游客
题文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注释】①孝谨:孝顺而恭谨。②固:班固,班超之兄,汉代史学家。③校书郎:官职名。④傅介子:汉朝人,曾立功边疆。⑤研:同“砚”。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内孝谨(   )             (2)不劳辱(     )
(3)尝业投笔叹曰(     )     (4)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从选文来看,班超后来能有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太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无与为乐者念: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余饮三大白而别强:
翻译画线句子。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西三粒而已。
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

选文
时间


甲文

月景
闲情
乙文
更定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7—10小题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语意停顿,只划一处。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一寺河干()②十余岁()
③尔辈不能物理()④转转不()
翻译下列句子
①二石兽并沉焉。

②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问题。
陨石
治平元年,常州习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 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日禺:太阳落山。②荧荧然:闪闪发光的样子。③发:打开,开掘。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于东南②又一震而在宜兴民许氏园中
③是时火得一圆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②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
选文划线句子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陨石的特征?

阅读下面文言短篇,完成后面的题。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请解释下列加点字。
归取之 ____②丛草为林____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若居眼鼻之下

A.至之市 B.反归取之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故时有物外之趣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③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观 月(有删改)张孝祥)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天山色____________(2)天下绝_______________
(3)窥谷忘____________(4)临水之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当亦如是而止耳。
甲文中作者描绘奇山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中作者缩写的四美为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具体分析[甲][乙]两文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