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同学家里都有调光台灯、调速电风扇,过去是用变压器来实现上述调节的,缺点是成本高、体积大、效率低且不能任意调节灯的亮度或风扇的转速.现在的调光台灯、调速电风扇是用可控硅电子元件来实现调节的.如图所示为一个经过双向可控硅电子元件调节后加在电灯上的电压,即在正弦式电流的每一个周期中,前面的
被截去,从而改变了电灯上的电压.那么现在电灯上的电压为( )
A.![]() |
B.![]() |
C.Um | D.![]() |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三颗卫星a、b、c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b、c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a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R,此时a、b恰好相距最近。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
A.发射卫星b时速度要大于11.2 km/s |
B.卫星a的机械能大于卫星b的机械能 |
C.卫星a和b下一次相距最近还需经过![]() |
D.若要卫星c与b实现对接,可让卫星c加速 |
如图(甲)所示,ab为原不带电的细导体棒,q为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当达到稳定后,导体棒上的感应电荷在棒内O点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1,O点的电势为U1,现用一导线把导体棒的b端接地,其他条件不变,如图(乙),待稳定后,导体棒上的感应电荷在棒内O点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2,O点的电势为U2,经分析后可知
A.E1=E2,U1<U2 | B.E1>E2,U1=U2 |
C.E1=E2,U1>U2 | D.E1>E2,U1=U2 |
两个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并排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相同的水平拉力F同时分别作用于物体A、B上,分别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两物体各自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两物体A、B运动的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已知拉力F撤去后,物体做减速运动的
图像彼此平行,由图中信息可得:
A.m1>m2
B.t=3 s,物体A、B再次相遇
C.拉力F对物体A所做的功较多
D.拉力F对A的最大瞬时功率是对物体B最大瞬时功率的倍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一小球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当它经过靠近桌边的竖直木板ad边正前方时,木板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若木板开始运动时,cd边与桌面相齐,则小球在木板上的投影轨迹是
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叙述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
B.安培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
C.卡文迪许利用扭称实验得出万有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规律 |
D.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