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2011年12月重点推出大型纪录片《走向海洋》。该片通过回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重申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对于促使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崛起,无疑能起到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
材料二:(美国)在处理中国问题之时,首要的目标是:(一)防止任何外部国家或国家集团处于政治上的绝对控制地位;(二)坚持门户开放,而且是在超出对这个词的一般理解的更广泛的意义上。
——(美)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著《大国海权》
材料三:香港《明报》日前刊出社论说,最近,在南海,菲律宾借与美国联合军演之际,派战舰到中沙群岛海域袭扰中国渔船,并与中国海监、渔政船僵持逾10天;另一方面,日本极右翼的东京都知事提出要买下钓鱼岛及其附属群岛,再度挑起日本人对钓鱼岛主权的鼓噪。
——中新网4月24日电
(1)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展现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海洋之路。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1分)郑和下西洋最根本的条件是什么?(2分)
(2)随着海防危机的严重,近代中国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请列出洋务运动中的举措来证明这一观点。(2分)近代史上哪次战争使中国的海洋之路蒙上了“屈辱”?(1分)
(3)20世纪20年代,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利益,召开了哪次国际会议?(1分)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上美国是如何损害中国主权的?(2分)
(4)针对材料三中南海及钓鱼岛主权之争问题,有人认为应和平解决,也有人主张武力出击。你认为采取什么方式解决?请说明理由。(2分)
(5)请你就当今我国如何加强海防提出一条建议。(1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欧洲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它是人类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的发源地。在这块土地上。人类创造了令人眩目的古希腊文明、罗马文化,是人类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的源头。欧洲人凭借其发达的技术、开放的思想独领世界风骚,从“海上马车夫”到“日不落帝国”,欧洲人在这个星球上曾是何等风光。然而,欧罗巴大地上演绎过多少历史的纠葛和纷争;欧洲列国经过怎样的演变形成了现在的版图?今天欧洲人在享受工业文明和高福利生活的同时,正在谋求建立统一的欧洲,欧洲人正在从事一项前无古人的和平统一的伟大试验。”
——《一口气读完欧洲史》
(1)请举两例史实证明材料中“欧洲人凭借开放的思想独领世界风骚”。(2分)
(2)促使“日不落帝国”崛起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2分)
(3)“欧洲列国经过演变形成了现在的版图”。19世纪初期和20世纪末期,导致欧洲版图发生巨大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

思想解放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又指导了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曾想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在大城市发动起义,建立政权,但接连遭到失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起义队伍,在攻打受挫后,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
――人教版《历史必修3》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思考“民族革命”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政治革命”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列举一个中共在大城市发动的起义。“改变原定部署”后做了哪件事?
(3)材料三反映的思想为哪次会议奠定了基础?
(4)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康有为屡次上书失败后,认识到今当多难之秋,……“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界,莫亟於教育。”严复明确道:“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张也。”
——张良才、孙传宏《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
材料四: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做出的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创新举措是什么?这一创新举措是哪位封建帝王开始实施的?
(3)材料三中康有为、严复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在他们的推动下,十九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什么政治运动?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发展教育有什么启示。

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世界已跨入新的世纪,可天下仍不太平。让我们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吧!某校九年级(8)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图文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第一组:表解历史

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
1914.7-1918.11
1939.9-1945.9
交战双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联盟
转折性战役
凡尔登战役

战争性质

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战后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第一组收集的表格信息有残缺,请你将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二组:文汇历史
(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的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凋敝,困难重重。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瘫痪,法国居民每天仅配给200克面包,联邦德国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只能买一条香烟。
(2)从第二组收集的材料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第三组:聚焦现实
2013年1月13日新华网讯中日战机对峙拉高“走火”风险。在北京,国防部官员称,周四一架“运8”运输机在东海油气田西南空域巡视时,日本忽然派遣两架F-15战机和一架侦察机对该运输机展开近距离跟踪。这导致中国空军也派出两架“歼10”战机,对日本飞机进行密切监视。观察人士说:“如果继续保持这种态势,两国发生交火是有可能的。”
(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维护当今世界和平提出两点建议。

中国共产党带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材料一:“(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未来。”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1)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征途中的一曲凯歌。依据材料一,说出“长征凯歌”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哪一次会议。为什么说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材料二:

(2)识读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政策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3)识读材料二中图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地位是什么?除深圳外,位于广东省的经济特区还有哪几个?
(4)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的哪一次会议上?
(5)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