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初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菜豆种子做了以下实验,以探究菜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一)实验过程:
(1)取3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在每个杯底铺适量的餐巾纸,并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水。
(2)取30粒菜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在A、B、C杯底的餐巾纸上。
(3)将3个杯子的杯口密封好。其中C杯内用注射器抽尽气体后再密封;B杯密封后,用不透光的黑布全部罩住;A杯不做处理。如下图所示。
(4)将3个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有光照的环境中一段时间。
(二)实验结果:
A、B杯内的菜豆种子多数萌发,C杯内的菜豆种子没有萌发。
(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A和B这组对照实验,同学们最初所提出的问题是:""。
(2)对A和C这组对照实验,同学们最初所作出的假设是:""。
(3)对A和B这组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对A和C这组对照实验,其实验组是。
(4)根据A和C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我市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时,选取四个干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乙、丙、丁,分别放入20粒完整有活力的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你认为:
(1)以上装置中能发萌发的是。
(2)要验证适量的水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选择装置。
(3)若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装置。
(4)丁装置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是。
(5)若只选择乙探究种子萌发,你认为是否科学,并说明理由。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表:
装置 |
种子所处的环境 |
实验结果 |
甲 |
干燥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中 |
种子不萌发 |
乙 |
潮湿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中 |
种子萌发 |
丙 |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 |
种子不萌发 |
丁 |
种子不萌发 |
(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装置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要想探究“充足的空气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组丁怎样设计▲。
(2)对水稻喷洒农药,最终残留的农药会进入人们的餐桌。说明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这种现象叫▲。
(3)科学家利用水稻基因数据库培育出多品种水稻,实际上这是▲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水稻和图12中哪种植物的亲缘关系最近▲。(填字母)
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回答⑴-⑶小题:
【实验步骤】
步骤1:取A、B两种植物的种子各150粒,同种植物的种子取自同一批,且饱满、大小基本相同。
A1 |
B1 |
A2 |
B2 |
A3 |
B3 |
|
温度(℃) |
﹣5 |
30 |
65 |
|||
水分 |
适宜且 | |||||
空气 |
充足 |
|||||
光照 |
黑暗 |
步骤2:将A种植物种子平均分成A1、A2、A3三组,B种植物种子平均分成B1、B2、B3三组。六组种子分别同时进行如下处理:
步骤3:4天后同时观察并统计。
(1)请设计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2)实验后发现,A种植物种子中A1、 A3组均未萌发,A2组种子大多数萌发,该实验结果说明;B种植物种子三组均未萌发,B2组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有(至少写出两点)。
(3)A种植物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有机物来自于种子自身的(填结构名称)。
“腐肉生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下图中甲乙两同学对此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Ⅰ.请补充完整探究方案:
(1)把一块鲜肉切成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大小的两块,分别放在完全相同的两个广口瓶中,贴上编号A和B。
(2)将A广口瓶瓶口覆盖纱布,B广口瓶瓶口敞开,并把两瓶同时侧放在________(选填“有”或“无”)苍蝇出没的适宜条件下。
(3)每天定期观察并记录两个瓶中肉的生蛆情况。
Ⅱ.实验结果:数日后,A、B两瓶中的鲜肉均腐败,并在B瓶的腐肉上发现了蛆,A瓶内则没有蛆。
Ⅲ.实验结论:实验结果支持了________同学的观点。
Ⅳ. 请你分析实验: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A、B两瓶中的鲜肉腐败的原因是鲜肉水分充足,富含有机物________大量繁殖。
(3)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应该采用的防止鲜肉腐败的方法有(请举出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________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在________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_,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___散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