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表:
| 装置 |
种子所处的环境 |
实验结果 |
| 甲 |
干燥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中 |
种子不萌发 |
| 乙 |
潮湿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中 |
种子萌发 |
| 丙 |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 |
种子不萌发 |
| 丁 |
|
种子不萌发 |
(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 ▲ 装置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要想探究“充足的空气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组丁怎样设计 ▲ 。
(2)对水稻喷洒农药,最终残留的农药会进入人们的餐桌。说明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这种现象叫 ▲ 。
(3)科学家利用水稻基因数据库培育出多品种水稻,实际上这是 ▲ 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水稻和图12中哪种植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 。(填字母)
(6分)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的问题: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实验器材:大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
实验方案:
Ⅰ、取相同的两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Ⅱ、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大豆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Ⅲ、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Ⅳ、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10天后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假设是。
(2)设计2号实验的目的是,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缺乏。
(3)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能否说明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4)想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必须对原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
家庭制作甜酒有如下工序:
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 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 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 ④将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后浸泡一昼夜 ⑤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
请对照制作工序,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制作甜酒的操作步骤(用工序中的序号表示)。
(2)酒曲粉末里含有的主要菌种是。
(3)用凉开水冲淋糯米饭使米饭冷却到30℃的目的是。
(4)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造成的。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气体,还产生了。
(5)有一位同学按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糯米饭发霉了,甜酒没制出来,没有成功的原因可能是(答出一条即可)。
请你根据下列学生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将同一种树的树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中滴加蒸馏水,让树叶保持潮湿。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环境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环境下。请你分析:
(1)该方案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__。变量是。
(2)实验过程中给树叶滴加蒸馏水的原因是。
(3)如果甲、乙两组所用的树叶种类不同,行不行,为什么?。
(4)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树叶有分解作用。
下图中A与B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和幼苗进行的生理作用,A、B装置间用玻璃管连接。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的种子变成B装置中的幼苗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自身应具备的条件是。
(2)向A装置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将(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3)B装置中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要验证幼苗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可将图中连接B装置的玻璃管左端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同时对B装置进行处理。
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同学们提出的不同实验方案如下:
| 方案 |
培养条件 |
种子数目 |
|
| A |
23℃ |
潮湿 |
20粒 |
| B |
23℃ |
潮湿 |
20粒 |
| 0℃ |
干燥 |
20粒 |
|
| C |
23℃ |
潮湿 |
20粒 |
| 23℃ |
干燥 |
20粒 |
|
| D |
23℃ |
潮湿 |
1粒 |
| 23℃ |
干燥 |
1粒 |
(1)A、B、C、D中,正确的设计方案是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其它设计方案中的错误:
____________方案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方案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方案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