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你根据下列学生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将同一种树的树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中滴加蒸馏水,让树叶保持潮湿。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环境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环境下。请你分析:
(1)该方案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__。变量是               
(2)实验过程中给树叶滴加蒸馏水的原因是                                  
(3)如果甲、乙两组所用的树叶种类不同,行不行,为什么?                      
(4)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     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树叶有分解作用。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是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二)是在实验(一)基础上的改进.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进行的?
(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有关?
(3)预测实验(二)结果:A、B、C三塑料袋中水珠数:袋壁内水珠最多;袋壁内水珠较少;袋壁内水珠最少.
(4)实验(二)结论:
(5)对比实验(二)装置,说明实验(一)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能说出一点即可).

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取两个玻璃缸编号为A、B,在A、B两缸内各加入500ml池塘水和等量的蝌蚪饲料.
b.在A、B两缸内加入同时孵化的相同数量的蝌蚪(不能少于5只).
c.在A缸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B缸不加.
d.保持A、B两缸内水温22﹣25℃,并每天观察和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根据实验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2)步骤C设计的是,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
(3)A、B两缸中的蝌蚪数量"不能少于5只",是为了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预测实验结果:蝌蚪长出四肢A缸(早或迟)于B缸,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的时间A缸比B缸(长或短).
(5)根据预测可得出结论:甲状脉激素具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我们买水果时会仔细挑选果皮完好无损的.那么,水果的果皮究竟有什么作用呢?针对这一疑问,某同学选用梨子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水果果皮的作用.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果皮具有保护作用吗?
(2)作出假设:果皮具有保护作用.
(3)制定方案:选大小、品种和新鲜程度相同,且果皮完好无损的2个梨子,分别标出A和B;再用小刀将B梨子果皮戳破;将2个梨子都放在25℃的相同环境中一段时间.
(4)实验方案:按制订的方案进行操作,并每天观察两次,记录实验结果.
(5)预期结果:梨子先腐烂,腐烂的原因是有大量的在梨子内生长和繁殖.
(6)得出结论:
(7)该同学的"实验方案"有缺陷吗?.改进的方法是:

某同学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设置了如下实验:
Ⅰ、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处理.
Ⅱ、取3克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将C馒头块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1)该实验尽管用了三支试管,但必须每两两一组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进行
(2)该同学将A块和B块馒头用刀细细地切碎,目的是为了模拟作用.
(3)将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作一组进行探究,其实验变量是有无
(4)10分钟后,滴加碘液,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

以下是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的探究活动过程中:A向1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浆糊,B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C将2支试管充分震荡后,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后取出.D待冷却后加入2滴碘液.观察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说明唾液淀粉酶对  有消化作用.  号试管起对照作用.
(2)滴加碘液后两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分别是:1号试管呈   ,原因是
(3)上述实验B中,若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只向2 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实验结果也与上述相同,可是这样做不符合科学探究中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