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设计了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水,在两根相同的玻璃棒上各捆上3颗同种的种子,并分别编号(如右图)。将甲放在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乙放入冰箱,几天后观察。
(1)图中1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3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5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得知,2号种子能够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
(3)该实验方案中实际上包括三组对照实验,其中2与5对照组,主要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设计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与4能构成一组对照吗?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初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馒头碎屑或块 |
适量碎屑 |
适量碎屑 |
适量馒头块 |
适量碎屑 |
适量碎屑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2mL清水 |
2mL唾液 |
2mL唾液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搅拌 |
搅拌 |
A |
搅拌 |
搅拌 |
温度 |
37℃ |
0℃ |
100℃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该兴趣小组选用1、2号试管进行实验,其实验变量是:
(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3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A处的处理方法是:
(3)观察到3号试管滴入2滴碘液后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4)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
(5)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李明选择一种盆栽的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如何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样处理是利用了天竺葵的分解有机物的原理。
(2)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4~6小时后,同时摘下叶片A、B,利用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
(3)结果发现叶片A中绿色部分变成色,非绿色部分仍是黄白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叶片B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的原料。
(4)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分是通过其体内的运输的,运输水分所需要的动力来自于叶片进行所产生的拉力。
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同期孵化的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20只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②A组每天饲喂10克蝌蚪饲料和少量甲状腺激素,B组每天只饲喂10克蝌蚪饲料,不添加甲状腺激素,其余条件保持相同;③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甲状腺激素对_____________有影响吗?
(2)青蛙的生殖属于有性生殖,其方式是(填“卵生”或“胎生”),青蛙的发育特点是____________发育。
(3)该小组同学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组蝌蚪比B组蝌蚪生长发育快。他们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自然界中有许多奇异的现象,如不同环境中的青蛙的体色是不同的,但都与其周围的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完善探究实验,并回答问题.
西瓜是夏季的时令水果.小明同学发现,切开的西瓜在室温下放上一两天,瓜瓤可能变质,但很难看到西瓜发芽,而吐到潮湿环境中的西瓜籽很快就能萌发.小明把这个现象跟同学进行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瓜瓤中温度不适宜,有的同学认为是没有充足的空气,…,小明认为瓜瓤中有抑制西瓜种子萌发的物质.为此小明设计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西瓜瓤中有抑制西瓜种子萌发的物质吗?作出假设:.
实验器材:成熟西瓜1个,清水,培养皿2个,餐巾纸若干,烧杯,小勺等.实验步骤:
①将西瓜切开,取西瓜籽洗净、用瓜瓤榨汁,待用;
②取培养皿两个,分别标上 A和 B;
③在A、B培养皿内各平铺餐巾纸3层、其上各散放20粒西瓜籽;
④在 A培养皿内的餐巾纸上洒适量西瓜汁,B内餐巾纸上洒等量的清水;
⑤培养皿放在室温下,定期分别洒西瓜汁、清水,保持纸巾湿润;
⑥一段时间后观察西瓜籽的萌发情况,并记录.结果预测与预期结论:若培养皿A中种子没有萌发的,培养皿B中种子多数萌发,由此推出实验结论:.问题讨论:
①这个实验的变量是②为什么A、B培养皿中均放20粒西瓜籽,而不是1粒?.
③如果培养皿A、B中西瓜籽都有萌发的,则说明小明的推测是.
今年5月11日,某同学发现虫蛀过的绿豆有些能发芽,有些不能发芽,便产生了探究的想法。他将30粒正常绿豆种子均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不作处理,其余两组进行不同部位的钻孔处理(钻孔不影响未处理部分的结构)。
将三组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表:(图甲为绿豆种子,图乙为种子内部结构)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完整的种子 |
从a端钻孔到恰好破坏图乙中的结构② |
从b端钻孔,与第二组等大 |
|
5月13日 |
均长出根,平均1mm;无叶长出 |
无根长出;无叶长出 |
均长出根,平均3mm;无叶长出 |
5月17日 |
根平均长度9mm;均长出叶,平均6mm |
有3粒种子长出根;无叶长出 |
根平均长度11mm;均长出叶,平均7mm |
5月21日 |
均长出幼苗,平均高度32mm |
根萎缩;无叶长出 |
均长成幼苗,平均高度35mm |
(1)对比三组实验结果可知,缺失(填种子结构名称)会导致种子无法发育成幼苗。
(2)比较第一和第三组实验可知,第三组种子还能萌发成幼苗,这是因为。从种子的萌发速度看,破损的种子更快,因为种皮破损的种子更有利于吸收。
破损种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出苗率是否更高?该同学又开始了新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