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李明选择一种盆栽的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如何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样处理是利用了天竺葵的 分解有机物的原理。
(2)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4~6小时后,同时摘下叶片A、B,利用 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
(3)结果发现叶片A中绿色部分变成 色,非绿色部分仍是黄白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 ;叶片B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的原料 。
(4)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分是通过其体内的 运输的,运输水分所需要的动力来自于叶片进行 所产生的拉力。
明明是个很爱观察的孩子,一次,明明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
A.观察思考后,明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食物呢? |
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明明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等。 |
C.明明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盒子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 蚂蚁放进盒子内,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
D.明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 |
E. 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F. 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1) 根据上述材料,总结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是;作出假设是;设计实验是;完成实验是;得出结论是;表达、交流是。(请填字母)
(2) 明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
(3) 明明在E步骤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B、C、D实验装置在阳光下照射2小时。请分析回答:
(1)A、B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是由植物体散失的是___________装置。
(2)C、D两个装置中, 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___________装置
(3) 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是蒸腾 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_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大气湿度。
下面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分析有关问题:
试管 |
实验材料 |
唾液 |
清水 |
处理方法 |
A |
馒头块2克 |
2毫升 |
0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 |
B |
馒头碎屑2克 |
0毫升 |
2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 |
C |
馒头碎屑2克 |
2毫升 |
0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 |
(1)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请分别写出3支试管中颜色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A试管滴加碘液后,为什么?
B试管滴加碘液后 ,为什么?
C试管滴加碘液后,为什么?
(2)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吗?,为什么?
(3)A和C的实验变量是:
(4)为什么要将三只试管放入37°温水中?
某初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请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该兴趣小组选用1、2号试管进行实验,其实验变量是:_______。
(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3 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A 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3 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变蓝、不变蓝)。
(3)如果选用1、4、5 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1 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为了探究“蚯蚓的运动速度是否与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将一条蚯蚓放在 粗糙的硬纸板上,在蚯蚓前端的硬纸板上做了记号,作为蚯蚓的起跑线,并记录下一分钟后蚯蚓前进的距离,然后将蚯蚓放在与硬纸板大小相同的玻璃板上,也记录下蚯蚓一分钟后前进的距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2.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3.本实验的变量是:。
4.该同学设计的两组实验能起到对照作用吗?。
5.实验中蚯蚓的体壁要始终保持湿润,原因是:
6.做完实验后,应对蚯蚓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