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陋室铭》,完成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下而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C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可以调素琴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下面哪一句划线词的词类活用不是使动用法?(2分)
A.无案犊之劳形 |
B.凄神寒骨.悄伦幽邃(《小石潭记》) |
C.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而举例分析。(2分)
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2分)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A.或遇其叱咄 |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D.若既不出户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至于负者歌于途(2)伛偻提携
(3)泉香而酒洌(4)弈者胜用现代汉语翻译“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上文中第一段共四句话,每句话用三个字概括其内容。
答:(1);(2);(3);(4)具体说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其乐也。”是用什么方法来突出 “太守之乐”的?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①啖粥而读 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____________“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
下面的“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一项目是()
A.以中有足乐者 | B.辄以水沃面 |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D.先帝不以臣卑鄙 |
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甲)
庆历四年春,膳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刺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守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1)前人之述备矣(2)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2)前人之述备矣( )
(3)或异二者之为( ) (4)岁衣缣一匹(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4分)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2)诣:(3)就:(4)悉: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