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装置丙 |
装置丁 |
|
反应前 |
48.8克 |
161.2克 |
反应后 |
46.5克 |
163.9克 |
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3)比较两种计算结果,请解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A. |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
B. |
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
C. |
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
D.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
(7分)镁与NH4Cl溶液反应,不仅有一种盐生成,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气体可能是HCl、02、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二)实验:
(1)甲同为确定是否含有HCl,他将气体通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该气体中_HCl (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02,则可用_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H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2NH3+3CuO ="=" 3Cu+N2+3H20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
(三)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_,证明有NH3; 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证明有H2。
(四)实验反思:
(4)浓硫酸的作用是_。
(5)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_以确保安全。
(6)写出Mg与NH4Cl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测定纯碱(Na2CO3)样品(只含NaCl杂质)中Na2CO3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1)气体法。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量丙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得出CO2质量,从而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不考虑原装置内空气的影响)
【实验分析】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①实验装置乙中盛放的试剂为 。
装置丁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填字母)
A.吸收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
B.防止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丙中
C.干燥二氧化碳
②实验中如果滴加稀硫酸的速度过快,会导致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
质量分数 (填写“偏高”“偏低”或“不变”).
③小明同学认为小科的方案存在问题,即使操作规范下也会造成结果偏低,你认为他的理由是,应该将装置甲中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并增加下图装置,实验结束后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目的是,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2)沉淀法.
【实验原理】利用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沉淀,通过沉淀的质量而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①用托盘天平称取样品11.0g放入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
②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应。证明CaCl2过量(即Na2CO3已完全反应)的方法是: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100%=96.4%淀生成,证明CaCl2过量;
③过滤、操作X、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10.0g,操作X的名称是,如果缺少此操作会造成碳酸钠质量分数(填写“偏高”“偏低”或“不变”)。
④通过以上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及性质。请结合下图回答:
(1)写出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
(2)可通过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用G装置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时气体应从(填“长”或“短”)导管口进入。
(4)双球洗气管常用于气体除杂、干燥、吸收(可防倒吸)等实验。为吸收某气体并检验其性质进行图中实验,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左方进入的气体可能是(填字母)
A.NH3 | B.HCl | C.CO2 | D.O2 |
(8分)石灰石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1)以石灰石为原料,可以生产生石灰,生石灰可做干燥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食品厂某批次包装完整、粉状的生石灰成分进行质量检测。
【提出问题】该批次的生石灰成分及含量是否与标签相符?
(标签如图所示)
【猜想与假设】固体成分为:
A:全部是碳酸钙和杂质 B:既有碳酸钙,也有氧化钙和杂质
C:全部是和杂质。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第一步操作: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
第二步操作:再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
有气泡生成 |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
【实验结论】该兴趣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剩余固体成分与【猜想与
假设】中的(填A、B或C)相同。
【定量测定】称取10克该批次的生石灰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向其中缓慢加稀盐酸,直至无气泡产生,电子天平读数变小0.88克,将锥形瓶中残留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质量为0.2克。
【问题讨论】由于生石灰与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水蒸气随CO2一起从导管口逸出,这一因素使测得的生石灰的最终含量将(选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反应生成的CO2也会代替原有的空气残留在锥形瓶中,这一因素对测定结果也有影响。
(2)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后的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取大理石和盐酸反应且过滤后所得废液20克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计算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7分) 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 +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
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 装置②的作用是:;
(2) 装置③的作用是:;
(3) 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 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 g。则计算该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