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
A. | 是化合反应 | B. | 有单质生成 |
C. |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 D. |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
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体积减小——分子变小 |
B.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分子相同 |
C.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H+和OH-结合成H2O分子 |
D.生铁和钢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有相同原子 |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可以一步实现的是()
A.KMnO4—→O2 | B.CH4—→H2O |
C.Fe2O3—→FeCl2 | D.CO2—→H2CO3 |
下列实验操作,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在CO和Fe2O3反应的实验中,进行尾气处理 |
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
D.制取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
很多同学都都喜欢看《三国演义》吧?书中描述的“赤壁之战”的场面你是否还记忆犹新?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结果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在赞叹周瑜和孔明的聪明智慧之余,你是否想到了其中蕴含的燃烧知识呢?试利用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曹军的木船是。
(2)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在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3)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4)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势烧得更旺。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B.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
C.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NH4Cl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