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表,回答问题。
某地各项项目 |
森林覆盖率 |
耕地面积 |
近三年平均降水量 |
近三年平均气温年较差 |
河流含沙量 |
当年水旱灾害次数 |
粮食总产量 |
1956年 |
30% |
3.33万公顷 |
850毫米 |
23摄氏度 |
2% |
0 |
1亿吨 |
1975年 |
5% |
4.47万公顷 |
680毫米 |
30摄氏度 |
12% |
3 |
0.875亿吨 |
(1)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把以下的四项填入图中适当的空格中,使之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暴雨增多; ③进一步毁林开荒; ④洪水灾害增多
(2)结合上表和框图,解释该地耕地面积扩大,而粮食总产量却降低的原因。
读图11,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
(2)图中B点的时刻为,D点的日出时间为。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范围是。
(4)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这一天,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
(5)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该日
(6)此季节,我国东部地区盛行风;长江流域河流水量较(大或小)。
(10分) 下图中①②③三条线分别代表北半球夏半年某日三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h为一已知量)
(1)①表示的地点是____________。
(2)三地中,刚出现极昼现象的是_________地。
(3)③位于②地的____________方向。
(4)该日②、③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数值H1为____________,H2为____________。
(10分) 2011年暑假期间,我国东南部某中学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了地理夏令营活动。如图为某同学对某地区几天野外考察后绘制的该地局部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处是夏令营成员考察期间的宿营地选址,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处。
(2)由于绘图同学的粗心,图中M、N、P、Q四条等高线中有一条等高线数值被标错,请指出该条等高线(写出标示的字母)并给出正确数值。
(3)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介于____________米到____________米之间。
(14分) 如图示意某日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地球扁率忽略不计。图中虚线为北极圈,相邻经线的经度差相等,此时D点地方时为6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时格林尼治时间为0时,则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
(2)描述图示季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并简要分析这种天气的成因。(12分)
(6分) 读“世界局部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地位于西半球中纬度的是____________,昼夜长度变化幅度最大且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最小(不考虑太阳低于地平线时)的是____________。
(3)某飞机沿最短航线由甲地飞往乙地,其最短距离应___________ (小于、等于、大于) 2 22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