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御孙曰:俭 德 之 共 也 侈 恶 之 大 也 共 同 也 言 有 德 者 皆 由 俭 来 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司马光《训俭示康》)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御孙曰:俭 德 之 共 也 侈 恶 之 大 也 共 同 也 言 有 德 者 皆 由 俭 来 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司马光是  ▲  (朝代)著名史学家,主持编撰了编年体通史  ▲    。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观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沉诸河,还奏。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事下狱。英上疏待罪。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二年卒,年七十五。赐葬祭,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注解:
葬祭:礼部赐祭、工部造坟安葬。三杨:指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先后位至台阁重臣,以大学士辅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至,不碑所识:知道
B.英子按察副使裕事下狱坐:因为
C.英上疏待罪。不问。宥:宽恕
D.二年卒,年七十五。居:居住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为己地,②其无礼于晋
B.①命再往击碎②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C.①朕用尔②不出,火
D.①既至,不识碑②以若为,求若所欲

给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
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B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
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C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
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D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出其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4分)
(2)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
(3)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论刑政,言甚称。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允曰:“主上问我,为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里就业就业:求学
B.言甚称旨:心意
C.辽东公翟黑子世祖宠:受宠
D.为为讳乎?首:头领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世祖引允论刑政嬴而不助五国也
B.验于今固一世雄也
C.悉授民若舍郑为东道主
D.黑子请计允曰冉有季路见孔子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皇上的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反而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于是翟黑子对世祖不以实情坦白,世祖因此杀了他。
D.郭善明想表现自已,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2)“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安石以新法佐宋神宗治天下,而是非相乘,卒至于乱。说者谓靖康、建炎之祸,皆由所为,故追论之,若其奸有浮于章惇、蔡京者。嘻,此曲士之论也。
说者曰:祖宗之法,不当变也。夫祖宗之法,诚不当变。然宋之祖宗,与三代之君何如?以三代之法,不能无弊,而有忠、质、文之变。宋之祖宗,岂有万世不变之法哉?且庆历之初,杜、范诸公已有欲变之者矣。后此又数十年,弊当更甚。当时如吕正献、苏文忠辈,亦尝欲变之矣。向使安石能待其学之既成,而后出图天下之事,视其可变者变之,不可变者因之,有功则已不尸,无功则又集天下之公议,精思而熟讲之,安见变法之非至理哉?而惜其不能待,故无成也。呜呼,成败岂足论人哉!
说者又曰:志太高也。夫以汉文帝、唐太宗为不足法,而望其君为尧、舜,诚高矣。夫人臣事君而不举其至高者以为责,岂忠乎?且尧、舜之政,亦未尝不可行也。天地所留,方策所布,神而明之责在后人。向使诸君子不以天下马安石一人之天下,而虚衷和气,相与于成,尧舜岂不可复见哉?乃安石以躁成其愤,而诸君子亦以愤成其偏。安石诚有罪于诸君子,而诸君子亦不能告无过于安石也。
说者又曰:听用非人也。夫以当世元臣故老、正士贤人,皆环向而立,而无一人之助,小人遂乘其孤而阴用之,岂安石之心哉?程子曰:“新法之行,我辈有以激之。”洵定论也。
然则宜何等乎?曰:安石有治天下之才,而未知治天下之道;虽有乱天下之迹,而实无乱天下之心。诸君子特以其据位之久,得君之专,而史意气高远,议论谲肆,虽竭天下之才智以攻之而不能摧,辩之而不能屈,故积其攻之辩之之气以出于正,而元祜之诛求;又积其不能摧不能屈之气以出于邪,而为绍圣之报复:宋之为宋不支矣。呜呼!此岂一人之罪哉!
吾常见范增之事项籍,不用而愤惋以死,谓其弊在居家好奇计耳。霍光之受天任也,不学无术,后世讥之。夫计与术,皆不得已而用之者也。人以为奇,我以为常,乃善耳。术者,亦必本乎学也。苟无其学,斯无其术。安石虽非不学之流,而实有好奇之志,故亦适成其无术耳。然则安石者,乃范增、霍光之等也,若章惇、蔡京,小人之尤,岂其伦哉
吾不忍以安石之贤而见诬如此,故为一言。
(清·方孝标《王安石论》,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是非相乘,卒至于乱卒:最终。
B.有功则己不尸尸:占据。
C.小人遂乘其孤乘:趁着。
D.术者,亦必本乎学也本:根本。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然宋祖宗,与三代君何如②句读不知,惑不解
B.①安石诚有罪诸君子②其身也,则耻师焉
C.①诸君子特其据位久②赵王岂一璧之故逆秦邪
D.①人以为奇,我以为常,善耳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有人说祖宗之法不可变,作者认为,宋朝的法度也不应该是万世不变韵,只是王安石操之过急,才导致失败,不是变法本身的错。
B.有人批评王安石志向太高,作者认为,如果反对者能抛弃偏狭,与正安石和衷共济,相互支持,即使是尧舜之政也有可能实现。
C.作者认为王安石有治天下的才能,无乱天下的本心,但由于不通治国之道,用人不当,陷入党争之中,终于导致宋王朝的大乱。
D.作者认为计谋与权术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用的,王安石虽然不是不学无术之辈,但追求奇功、治国无术也是不争的事实。

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向使安石能待其学之既成,而后出国天下之事,视其可变者变之,不可变者因之。
译文:
②然则安石者,乃范增,霍光之等也,若章惇、蔡京,小人之尤,岂其伦哉?(5分)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4分。
①杨琁字机平,会稽乌伤人也。高祖父茂,本河东人,从光武征伐,为威寇将军,封乌伤新阳乡侯。建武中就国,传封三世,有罪国除,因而家焉。父扶,交址刺史,有理能名。兄乔,为尚书,容仪伟丽,数上言政事。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乔固辞不听,遂闭口不食,七日而死。
②琁初举孝廉,稍迁,灵帝时为零陵太守。是时,苍梧、桂阳猾贼相聚,攻郡县,贼众多而琁力弱,吏人忧恐。珑乃特制马车数十乘,以排囊盛石灰于车上,系布索于马尾,又为兵车,专彀弓弩,克期会战。乃令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得视,因以火烧布,布然马惊,奔突贼阵,因使后车弓弩乱发,钲鼓鸣震。群盗波骇破散,追逐伤斩无数,枭其渠帅②,郡境以清。荆州刺史赵凯,诬奏琁实非身破贼,而妄有其功。琁与相章奏,凯有党助,遂槛车征琁。防禁严密,无由自讼,乃噬臂出血,书衣为章,具陈破贼形势,又言凯所诬状,潜令亲属诣阙通之。诏书原琁,拜议郎,凯反受诬人之罪。
③琁三迁为勃海太守所在有异政以事免。后尚书令张温特表荐之,征拜尚书仆射。以病乞骸骨,卒于家。
【注】①琁:同“璇”。  ②渠帅:首领。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建武中就 封地  B.迁,灵帝时为零陵太守逐渐
C.乃令马车前处在   D.布马惊 这样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因而家 句末语气助词,无实义 B.贼众多琁力弱  连词,表承接关系
C.郡境清 介词,因此 D.噬臂出血  副词,却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译文:(2)潜令亲属诣阙通之。译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小题。(6分)
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②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子罕》)
上面两个选段共同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两个选段都运用了比喻来说理,请分别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