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御孙曰:俭 德 之 共 也 侈 恶 之 大 也 共 同 也 言 有 德 者 皆 由 俭 来 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司马光《训俭示康》)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御孙曰:俭 德 之 共 也 侈 恶 之 大 也 共 同 也 言 有 德 者 皆 由 俭 来 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司马光是  ▲  (朝代)著名史学家,主持编撰了编年体通史  ▲    。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观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后复谋还江南,事泄,伏诛。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因而妙达钟律,遍工八音。造玉磬以献于齐。尝与人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毕备大为时人所赏。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定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宝常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上从之。宝常奉诏,遂造诸乐器,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并撰《乐谱》六十四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改弦移柱之变。为八十四调,一百四十四律,变化终于一千八百声。时人以《周礼》有旋宫之义,自汉、魏已来,知音者皆不能通,见宝常特创其事,皆哂之。试令为之,应手成曲,无所凝滞,见者莫不嗟异。于是损益乐器,不可胜纪,其声雅淡,不为时人所好,太常善声者多排毁之。
又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者,皆附之而宝常。数诣公卿怨望,苏威因诘宝常,所为何所传受。有一沙门谓宝常曰:“上好符瑞,有言徵祥者,上皆悦之。先生当言就胡僧受学,云是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必悦。先生所为,可以行矣。”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人问其故,宝常曰:“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将尽。”时四海全盛,闻其言者皆谓为不然。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将死也,取其所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开皇之世,有郑译、何妥、卢贲、苏夔、萧吉,并讨论坟籍,撰著乐书,皆为当世所用。至于天然识乐,不及。安马驹、曹妙达、王长通、郭令乐等,能造曲,为一时之妙,又习郑声,而宝常所为,皆归于雅。此辈虽公议不附宝常,然皆心服,谓以为神。(选自《隋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与人食方:正在
B.皆附之而宝常短:诋毁
C.上好符瑞雅:高雅
D.其事竟寝:停止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万宝常音乐才能非凡的一组是
①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②遂造诸乐器
③并撰《乐谱》六十四卷④时人以《周礼》有旋宫之义
⑤应手成曲,无所凝滞⑥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宝常受父亲的牵连,被罚配为乐工,因此通晓乐律,工于各种乐器,曾造玉磬献给北齐朝廷。
B.万宝常有极高的音乐造诣。他可以即兴即物奏乐,令时人赞赏。他能从音乐中听出战祸的征兆。
C.万宝常对音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撰写了六十四卷《乐谱》,整理恢复汉代就已失传的旋宫之法。
D.没有名公巨卿支持,万宝常的理论不受重视,本人竟活活饿死。他死前惋惜地烧毁自己的著作。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
(2)并讨论坟籍,撰著乐书,皆为当世所用。至于天然识乐,不及宝常远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梁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及帝崩,冲帝始在襁褓,太后临朝,诏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参录尚书事。冲帝又崩,冀立质帝。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语在《李固传》。
冀用寿①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又讽众人共荐其子胤为河南尹。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欲令与宾容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不殊,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闻之,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祖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录诛冀功者,封尚书令尹勋以下数十人。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①寿:人名。全名为孙寿,是梁冀的妻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书计、通“才”
B.商以冀“” 退让
C.融自不殊“”死
D.洛阳令收考授“” 暗示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为大将军却极为跋扈的一组是()
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②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③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④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
⑤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⑥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风人士孙奋空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
B.梁冀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余人。
C.桓帝因为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就想用特别的礼遇来显示他的崇高地位,可梁冀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D.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获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家府库,因此减免了天下百姓一半的租税。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
(2)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

文言文阅读
王徽字昭文,京兆人。第进士,授校书郎。徐商领盐铁,辟署使府。始,宣宗诏宰相选可尚主者,或以徽闻。徽本澹声利,闻不喜,往见宰相刘 曰:“徽年过四十,又多病,不应在选。” 为言,乃罢。召授右拾遗。书二十余上,言无回忌,公议浩然归重。徐商罢政事,守江陵,心欲表徽在幕府,恐其不乐外,恶不言。徽自往曰:“公知徽,安得不从?”商大喜,表为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高荐知杂事,进考功员外郎。故事,考簿以朱注上下为殿最,岁久易漫,吏辄窜易为奸。擞始用墨,遂绝妄欺。
广明元年,以徽为户部侍郎。是日,黄巢入关,僖宗西狩,冒夜出。徽诘朝乃知,追帝不及,堕崖樾间,为贼所执,迫还,将污以官。徽阳喑不答,以刃环胁,卒不动。喊令归第,使医护视。久之,守者懈,乃奔河中,裂缣书章,遣人间走蜀。诏拜兵部尚书。因说行营都监杨复光,请赦沙陀罪,令赴难。其夏,沙陀会诸军,遂平京师,徽助为多,迁右仆射。
大乱之后,宫观焚残,鞠为丘莽,乘舆未有东意,诏徽充京畿安抚制置奉使。徽外调兵食,内抚绥流亡,逾年,稍稍完聚,兴复殿寝,裁制有宜,即奉表请帝东还。又进御史大夫,仍权京兆尹。宦要家争遣人治第,侵冒齐民,讼诉满前,徽不屈势幸,一平以法,由是为帝左右所憎,共谮罢徽,令赴行在。帝念徽无罪,拜吏部尚书。未行而嗣襄王煜作乱,帝进次汉中。
逼召徽,以废自言。及僭号,迫群臣作誓牒,徽托手弱,卒不肯署。平。帝至凤翔,召徽为御史大夫,固辞足痹,复拜太子少师。
昭宗立,见便殿,进对详洽,乃复授吏部尚书。是时,铨选失序,吏肆为奸,补调重复不可检。徽为手藉,一验实之,遂无奸滞。大顺元年卒,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抚流亡绥:安抚。
B.平以法一:都,一概。
C.共罢徽谮:诬陷,中伤。
D.帝进汉中次:表次数。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徽忠贞不渝的一组是
①书二十余上,言无回忌②徽始用墨,遂绝妄欺
③以刃环胁,卒不动④逼召徽,以废自言
⑤徽托手弱,卒不肯署⑥固辞足痹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徽淡泊名利。宣宗下诏让宰相挑选可以与公主结婚的人,当王徽听说有人将他上报后很不高兴,前去拜见宰相刘,以年老多病推辞,后经刘劝说,他才作罢。
B.王徽知恩图报。曾对王徽有知遇之恩的徐商被罢政事后驻守江陵,想调王徽到自己幕府任职,又担心他不愿意外任,王徽却主动前往,表达了自己愿随从徐商的意愿。
C.王徽为官正直。战乱之后,高官显贵人家竞相派人修治府第,侵害了百姓,百姓纷纷向时任御史大夫的王徽诉告,王徽不屈从权势,依法公正裁决。
D.王徽为吏精明。任吏部尚书时,他针对官吏考核选任混乱,主事官吏胡作非为,以致官职补调重复无法检查的现象,亲手登记造册以方便查对,消除了作弊拖延的现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考簿以朱注上下为殿最,岁久易漫,吏辄窜易为奸。
(2)久之,守者懈,乃奔河中,裂缣书章,遣人间走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存敬,谯郡人也。性刚直,有胆勇,临危无所畏惮。唐中和中,从太祖赴汴,以其折节,颇亲昵,首为右骑都将。从讨巢、蔡,凡历百战,多于危蹙之间,显有奇略,由是频立殊效。光启中,李罕之会晋军围张宗奭于盟津,太祖遣丁会、葛从周、存敬同往驰救。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大顺二年,为诸军都虞侯,佐霍存董大军收宿州,以功奏加检校兵部尚书。太祖东征徐、兗,存敬屡有俘斩之功。凡受指顾,皆与机会,矢石所及,必以身先,太祖尤加优异,以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颍州刺史。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凌魏郡,复以存敬为都指挥使。三年,大举,与葛从周连统诸军攻浮阳,树数十栅,围刘守文累月。时幽州刘仁恭举兵来援,存敬潜军击之于乾宁军南老鸦堤。是日,燕人大败,斩首五万级,生擒马慎交已下一百余人,获马万余蹄。其年秋九月,引军收镇州,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直入镇之壅门,收鞍马牛驼万计。翼日,镇人纳质而旋。寻为宋州刺史,年,甚有能政。复拥众伐蓟门,数旬间连下瀛、莫、祁、景四州,擒俘不可胜纪。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枕尸数十里,中山开壁请降。
天复元年春,太祖以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恃骄恣,命存敬统大军讨之。即日收绛州,擒刺史陶建钊,降晋州刺史张汉瑜,二郡平。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太祖闻之,痛惜移晷。开平初,追赠太保。乾化三年,又追赠太傅
(选自《旧五代史·张存敬传》)
注:①移晷:日影移动,指经过了一段时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颇亲昵见:被
B.颍州刺史行:巡行
C.年,甚有能政逾:越过,超过
D.移宋州刺史寻:不久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存敬战绩显赫的一组是 ( )
①多于危蹙之间,显有奇略 ②矢石所及,必以身先
③燕人大败,斩首五万级   ④直入镇之壅门,收鞍马牛驼万计
⑤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枕尸数十里  ⑥太祖闻之,痛惜移晷

A.②③⑤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存敬性格刚直、有胆略,跟随太祖征战的时候,因为能够委屈自己,敬服他人,因
而获得太祖的器重。
B.幽、沧侵犯魏郡的时候,张存敬重新被启用担任都指挥使,第二年他孤军围困了刘守文几个月,并打败了刘仁恭
C.张存敬担任宋州刺史期间,不但善于处理政事,而且战功显赫,先是攻下了四个州,
并且使中山人开城投降。
D.张存敬后来在河中府病逝,太祖知道之后,哀痛惋惜了一段时间,并先后追赠太保、

太傅的官职。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译文:                                
(2)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后面的题目。
让县自明本志令曹操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宾客往来之望绝:断绝、隔绝
B.然常自,不欲多之损:裁减
C.后还到扬州更募:募捐
D.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兵众典:执掌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曹操自明绝无“不逊之志”的一组是()
①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②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
③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④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⑤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⑥孤复定之,遂平天下

A.②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在济南为官时,开始割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但这样就触犯了一些权贵的利益,他怕由此给家族招来灾祸,只好托病还乡。
B.曹操辞官还乡后,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书房,准备秋夏时读书,冬春时打猎,曾一度产生老于荒野、断绝与宾客交往的念头。
C.收编了黄巾军的三十多万人后,曹操先后打败了袁术、袁绍和刘表,自己也当上了宰相。他认为,作为臣子,显贵至极,这已超过了他原来的愿望。
D.曹操主动提出辞退三县的封地,但决不放弃兵权。他这样做,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放弃了兵权后会遭到别人的谋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2)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