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民、中农
85.5
42.5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十八户贫农、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苦干两年(后),……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没有入社的农民……纷纷要求入社……。
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紧接着天津、上海也先后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2)以上两段材料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材料四 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4)“事实胜于雄辩”。材料四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
纵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世界三大宗教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识图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的两个人物是谁?
(2)他们共同创立的理论是什么?
(3)这一理论创立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4)图三中的人物是谁?他的重大成就是什么?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这一单元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1)请回答:以上口号和传单出自那一场运动?结合材料你能说出本次运动的性质吗?
材料二:下面是2008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的两个镜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请说出奥运圣火选择在以上两个景点的历史依据? 以上事件在党的历史上各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三: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3)请回答: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四:“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4)请回答:该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任选一件事说说它的历史地位或重要贡献。

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下图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 ;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2)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维克多·雨果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四这场战争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列强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到1901年腐败的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又战败了,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签订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两个强盗”、 “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
(3)材料三出自哪一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所示内容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场侵华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签订了什么条约? 这场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面对这一段屈辱的历史,你最想说些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1)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 其主要依据是他倡导的的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措施最有利于“富民”?
材料二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
材料三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3)结合材料三,说明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