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统一的、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第三十条 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材料二 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前几年国家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并对收购政策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农民从中得到很大好处。
——中共中央1982年1月1日转发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建国初期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我国农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国家在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材料二的土地制度与材料一相比的有何不同?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农民从中得到很大的好处”是什么?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由于外国资本凭借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早期民族资本工业在与他们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同时这些民族工业还受到政府的束缚和压制。因此许多民族资本家为了寻求发展,不得不托庇于外国资本,或攀附于官僚势力。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为该示意图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曲折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下边示意图反映了哪一重要的军事行动?导致红军采取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将下列四个选项(字母)填入示意图中适当位置。
A.吴起镇会师 | B.飞夺泸定桥 | C.强渡大渡河 | D.巧渡金沙江 |
(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你如何理解遵义会议的转折作用?
八年级某班准备开展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了相关资料。请你参与,根据要求,解决问题。(共计15分)
【会议篇】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哪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哪次会议?
【人物篇】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人物 |
称号 |
铁人 |
|
邓稼先 |
|
党的好干部 |
(3)他们的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写出两个)
【成就篇】
(4)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1953~1957年,我国在经济建设上采取的重大决策是什么?列举一项实施这一决策所取得的成就。
【感悟篇】
(5)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阅读下面材料(共计13分)
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个重大事件?为了指导这一事件中央人民颁布了什么文件?结合材料一总结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个重大事件?与此同时,我国还对哪两个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中的什么政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个重大事件?从材料三中,我们应该吸收什么教训?
(4)请你为今天的农村建设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计11分)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1分)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1分)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1分)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