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百多年前,曾经发生过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材料三 观察下列图片
  
汽船                     蒸汽机车
材料三 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深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就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恩惠。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历史》
材料四 科学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上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科学,现代工业国家就一点也不能存在……一个国家若不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资源来推进科学,并推广科学的运用,它就不能长久继续存在。
——英国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材料一所指革命的最基本(或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发明直接促进了哪个行业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电磁学理论的创立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第二次革命给人类带来的恩惠?
(4)根据材料四概况说明科学的做用。
(5)根据上述四则材料你有何感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三 图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图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图一图二
(1)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文化运动?
(3)材料三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
(4)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相同意义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5月,在英国伦敦一座晶莹剔透的水晶宫内,以工业革命伟大成果为展示内容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隆重开幕了。1.7万参展者带来了约100万件展品,在160天的展期内,迎来了世界各地多达630万人次的参观者。这次展览会云集了工业革命时代最先进的工业成果,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在展览会上大放光彩。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世博会,它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和谐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独特的作用,当数千万中国人以无比欣慰的心情迈进上海世博园大门时,便真真切切地的触摸到人类文明的脉搏。按照7000万的参观者计算,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于上海经济直接拉动效益客观。加上全球正处在摆脱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这样的盛会就更加引人注目。但在世博会展示的场馆中,中国企业所表现出的创新活力不足,这是必须要正视的现实。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上海世博会,中国人感知什么》等
(1)1851年英国举办首届世博会的前提条件是。(1分,填写字母代号)
①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②英国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欧洲头号强国
③有1.7万人参展,有大约100万件展品,是人类历史从来没有过的盛大体验
④《共产党宣言》发表,起到较大的指导作用
⑤“日不落帝国”的巨大号召力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②⑤ D.②④⑤
(2)假如你策划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展,以下展品中应该入选的是。(1分,填写字母代号)
①蒸汽机②发电机③手摇纺纱机④内燃机⑤火车⑥轮船⑦汽车⑧水力织布机
A. ①②③⑤⑥ B. ①③⑤⑥⑧ C.②③④⑤⑥ D.④⑤⑥⑦⑧
(3)结合材料二分析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从材料二中你还能得到什么感悟?

在法兰西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这里安葬了72位法国历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余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多少年来,法兰西共和国一直以其卓尔不群的文化影响力,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其根源也许就在于此。
(1)写出一位世界近代史上你最喜欢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姓名。(各写一位,4分)
(2)结合史实谈谈科学家或者思想家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读史料,启迪智慧。
材料一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惟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 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19世纪60年代),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摘自《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提到的大约在150年前,日本遭遇的巨大生存危机指的是什么?
(2)面对这一危机,日本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什么?效果如何?
(3)阅读材料二后,你认为“日本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具体指的是什么?
(4)谈谈两则材料带给你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A B C D
材料二 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18世纪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实质上与古代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生活方式相同。人类仍在用同样的材料建造房屋,用同样的牲畜驮运自己和行李,用同样的帆和桨推动船,用同样的蜡烛和火炬照明。然而今天,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内燃机等代替风和人力来推动船,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按一下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
——摘编自《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有哪些成果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哪些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写图下面的字母代号,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的原因。
(3)说说两则材料中呈现的科技发明成果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