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和小华一起在探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他们得到了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但由于不小心给撕掉了一段,他们在剩下的坐标纸上描出了几个点,如图所示,已知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5cm,根据剩下的这块坐标纸求闪光周期为 s
平抛初速度为 m/s,A点的速度为 m/s。
(g取,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1)已备有如下器材:
A 白纸B图钉C方木板 D斜槽轨道 E小球
F天平 G铁架台H重垂线 L秒表J刻度尺
上述器材中,不需要的器材有:。(填器材名称前的字母)
(2)为了得到较准确的运动轨迹,在下面的操作要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为了调节使斜槽轨道的末端切线水平 |
B.为减小实验误差,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轨道上不同位置滚下,最后取平均值 |
C.为消除轨道摩擦力的影响,应使斜槽轨道的末端倾斜,直到小球能在轨道的末端匀速滚动以平衡摩擦力 |
D.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
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小球A沿轨道滑下,离开轨道末端(末端水平)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S,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B同时自由下落。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做同样的实验,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A、B两球总是同时落地。该实验现象说明了A球在离开轨道后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L1=100 mm,双缝与屏的距离L2=700 mm,双缝间距d=0.25 mm.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①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读数x1=________mm、对准第4条时读数x2=________mm
②该光的波长λ=________nm
③某同学按实验装置安装好仪器后,观察光的干涉现象,获得成功,若他在此基础上对仪器的安装做如下改动,仍能使实验成功的是
A.将遮光筒内的光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少许,其他不动 |
B.将滤光片移至单缝和双缝之间,其他不动 |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少许,其他不动 |
D.将单缝与双缝的位置互换,其他不动 |
为判断线圈绕向,可将灵敏电流计G与线圈L连接,如图所示。已知线圈由a端开始绕至b端;当电流从电流计G左端流入时,指针向左偏转。
(1)将磁铁N极向下从线圈上方竖直插入L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转。俯视线圈,从上向下绕向为_______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2)当条形磁铁从图中虚线位置向右远离L时,指针向右偏转。俯视线圈,从上向下绕向为_______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在一次用单摆测定加速度的实验中,图A的O点是摆线的悬挂点,如图示,(3)摆长L=m.。图B为测量周期用的秒表,长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s,表盘上部的小圆共15大格,每一大格为lmin,该单摆摆动n=50次时,长、短针位置如图中所示,(4)所用时间t=s.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多次改变L的值并测得相应的T值.现测得的六组数据标示在以L为横坐标、T为纵坐标的坐标纸上,即图中用“”表示的点。根据图中的数据点作出T2与L的关系图线. 若甲同学测摆长时,忘记测摆球的半径,则他用图线法求得的重力加速度(5)(填“偏大”或“偏小”或“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