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2—2,回答问题。图中P处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②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③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④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图中Q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该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邻近大冶铁矿,原料丰富 |
B.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运便利 |
C.位于京广线与陇海线交汇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 |
D.地处成都平原商品粮基地,农业经济基础好 |
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回答下题。图中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代号是()
A.①④ | B.②④ |
C.③④ | D.④③ |
此图可以说明()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
B.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不涉及四大圈层 |
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 |
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均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 |
下列甲、乙两图是两国家的某个区域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题。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区域名称,正确的叙述是()
A.甲地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 |
B.甲地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 |
C.乙地为德国的鲁尔区 |
D.乙地为德国的五大湖区 |
甲地与乙地相比,劣势在于()
A.大量民工涌入,导致劳动力过剩 |
B.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
C.城市间有机联系和协作程度不够 |
D.农业基础严重削弱,粮食总产量逐年下降 |
一般说法是“桥比路贵”,甲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沪宁段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方式,主要原因是()
A.节省投资成本 | B.增加对沿线城镇切割 | C.保障旅客安全 | D.节省耕地资源 |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A.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差 |
B.没有良好的市场条件 |
C.所处位置不佳,与北京、天津、郑州等工业中心相距远 |
D.公路、铁路等交通比较便利 |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A.增加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
B.提高了煤炭资源的蕴藏量 |
C.加快了产业向国外的转移 |
D.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 |
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 B.解决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
C.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 D.减轻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
关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读图分析,完成下题。有关图示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叙述是
()
A.生态环境危急区的自然植被多以森林与草原为主 |
B.生态环境较危急区是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 |
C.人口密度在100—400人之间的地区多为生态环境极危急区 |
D.人口密度与生态环境危急程度成正比例 |
关于①②两地主要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
A.①地为水土流失,②地为土壤盐碱化 |
B.①地为土地荒漠化,②地为森林资源的破坏 |
C.①地为森林资源的破坏,②地为土地荒漠化 |
D.①地为森林资源的破坏,②地为水土流失 |
读某大洲局部图(阴影部分表示水域),分析回答下题有关图中所在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大陆名称是北美大陆 |
B.该大陆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世界上最低 |
C.近年来,该大陆最高山峰的雪线在下降 |
D.该大陆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
有专家指出,禽流感进入该大洲会给人类带来“极端的灾难”,主要是因为该大洲 ()
A.经济发达,家禽饲养规模大 |
B.外来迁移人口数量居各洲之首 |
C.经济贫困,医疗卫生条件差 |
D.国际贸易发达,会导致禽流感全球流行 |
若某生态学家在调查中发现图中M点及周边植被景观分布近似于左侧上图部分所示(注:大圆的直径约2~4千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过度放牧 | B.过度樵采 |
C.年降水量由M点向四周递增 | D.地下水由M点向四周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