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部分地区≥10℃积温等值线图9(单位:℃)”,完成问题。等值线L1、L2所示的积温数可能分别为
A.4000、3000 | B.6000、7000 | C.6000、3000 | D.4000、7000 |
等值线L3的东段大致位于我国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处 |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处 |
C.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处 |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处 |
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①纳木错(湖泊)②滩涂③黄河④台湾海峡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温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
B.人们的过量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
C.冬季风影响的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 |
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发生 |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第下题。
图示区域地形地势基本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平原、丘陵地形为主 |
B.中部低,北、东、南高 |
C.地表崎岖,起伏较大 |
D.远看为山,近看山河相间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剖面线跨度为5个纬度。读图,完成下题。该地形剖面图的剖面线大致是()
A.东西走向 | B.西北—东南走向 |
C.东北—西南走向 | D.南北走向 |
图中L所在区域,其农业耕作制度大致是()
A.一年一熟 | B.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
C.一年三熟 | D.一年两熟到三熟 |
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地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下题。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
A.①地势高低 ②人均土地面积 ③年平均气压 ④年平均气温 |
B.①年太阳辐射总量 ②地势高低 ③水能资源 ④热量资源 |
C.①人均土地面积 ②人均粮食产量 ③热量资源 ④人口密度 |
D.①人口密度 ②年降水量 ③年平均气温 ④人均粮食产量 |
对造成上述各要素分布差异主要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①—地形和气候 | B.④—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
C.③—降水量和地形 | D.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
关于上述各要素在我国各大区域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 B.②—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
C.③—西南最多、华北最少 | D.④—西北最多、华北最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