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是某城镇准备筹建的经济开发区,据说引进的工业项目中有污染很严重的。请从城镇的合理规划考虑。
(1)该工业区的布局是否合理___________。试分析原因。
(2)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耕地出发,工业区宜建在___________合适。分析原因。
(3)从工业地域形成看,图中新兴工业区是因____________而形成(自发的还是人为的。)
同样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的比较和联系已经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08年中印贸易总额为517.8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修建一条连接中印两国间“跨国通道”成为发展贸易合作的迫切需要。
材料二中印公路,又称史迪威公路,是1944年中国军队在西南大反攻胜利后修通的军事运输公路,打破了日军对中国抗日战场的陆上国际封锁,被称为“抗日生命线”。
材料三史迪威公路示意图
(1)重修史迪威公路在自然条件方面将面临哪些困难?
(2)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和印度的传统行业,两国发展纺织服装行业共同具有的优势是什么?
(3)修建中印两国间“跨国通道”对昆明钢铁集团的发展有何意义?
读下面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1 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图
材料2环渤海地区企业总部迁移路径示意图
(1)根据材料1,请描述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2,描述生产企业总部迁移的特点。
(3)请说明研发性总部迁出后,对迁出地生产部门的有利影响。
古往今来,黄河三角洲以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吸纳了四面八方的移民。移民文化与传统的齐地文化的交融,形成了黄河三角洲特有的文化特征:地域性、包容性、人文性。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略图(图9)和珠江三角洲略图(图10)
图9图10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指向型和原料指向型企业向内地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缘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1)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
(2)简要叙述两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辐射范围大。
材料二下面图8四图分别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示意图(甲),福建省全年大风天数分布示意图(乙),某区域图(丙),福建省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图(丁)。
(1)简述材料二中区域河流特征。
(2)简述福建省城市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3)简述福建省最突出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及应对措施。
(4)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缓解供电紧张状况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5)分析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区位条件。
右图为我国东南某山地的等高线图(局部),等高距为25米,MN为经过山谷的空中索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M、N海拔较高的是。(2)图中有一瀑布,试用“”符号将其标出,用“圆圈”表示观赏该瀑布的最佳位置。
(3)图中瀑布的落差不少于米,不超过米。观赏该瀑布的最佳季节是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