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和盐酸既是实验室常用试剂,也是重要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1)从组成上看,两者的不同点是______。
(2)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稀硫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_ __此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叫___________反应。
(4)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 ,说明这种物质具有 。
海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主要过程如图。
(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2)蒸发池中,水蒸发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下列是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A. |
过滤 |
B. |
溶解 |
C. |
蒸发 |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广袤无际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 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 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 、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 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 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原文作者邹才能、林忠华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 。
(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
(3)用 溶液吸收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 脱除效果增强。_______
②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_______
(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实现“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的目标,化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业以煤、空气和水为原料生产碳酸氢铵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
(1) 属于_____(填“氮”、“磷”、“钾”或“复合”)肥。
(2)“造气”是利用煤、空气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获取 和 ,加快“造气”反应速率的具体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3)“合成”是指 和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4)“循环”是指 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循环利用。
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碲化镉可用于制作薄膜太阳能电池,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外墙使用了大量碲化镉发电玻璃。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镉、碲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②碲有多种化合价, 读作_______。
(2)碲化镉可由 洛液和 溶液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建筑物上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能。
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则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家用台灯通常采用铜质插头,是利用金属铜的 性。
(3)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炼铜的国家,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将一定质量的Zn片加入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若滤液蓝色,则滤液中溶质一定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