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歙余寅、鄞沈明臣同管书记。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宗宪尝宴将吏于烂柯山,酒酣乐作,明臣作《铙歌》十章,中有云“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宗宪起,捋其须曰:“何物沈生,雄快乃尔!”即命刻于石,宠礼与渭埒①。督府势严重,将吏莫敢仰视。渭角巾布衣,长揖纵谈。幕中有急需,夜深开戟门以待。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②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主元忭。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选自《二十五史精华·明史精华·文苑》)
注:①埒,音liè,等同,相等。②剚,音zì,刺,插。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献诸朝,令渭草表草稿 | B.藉宗宪势,颇横凭借,借助 |
C.善李成梁诸子与……交好 | D.工写花草竹石长于,善于 |
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徐渭“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①仿扬雄《解嘲》作《释毁》 ②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 ③作《铙歌》十章 ④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 ⑤将吏莫敢仰视 ⑥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A.③④⑤ | B.①②⑥ | C.①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渭曾拜同乡季本为老师,后成为生员,颇有名气,总督胡宗宪将他招到幕府,与其他几个人一起做管理文书之类的事。 |
B.胡宗宪位高权重,将吏们都很惧怕他,徐渭却头戴方巾,身穿布衣,与胡宗宪行礼、交谈,一点也不受拘束。 |
C.胡宗宪采纳徐渭的计谋,擒获徐海,诱捕王直,结果中了徐、王预先设计的圈套。徐渭凭藉胡宗宪的权势,态度很蛮横,导致胡宗宪被关进监狱。 |
D.在嘉靖时,王、李二人倡导成立七子社,谢榛因是平民而遭排斥,徐渭对他们以官位压制寒士的行为感到气愤,发誓不加入二人的团体。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②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歙余寅、鄞沈明臣同管书记。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宗宪尝宴将吏于烂柯山,酒酣乐作,明臣作《铙歌》十章,中有云“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宗宪起,捋其须曰:“何物沈生,雄快乃尔!”即命刻于石,宠礼与渭埒①。督府势严重,将吏莫敢仰视。渭角巾布衣,长揖纵谈。幕中有急需,夜深开戟门以待。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②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主元忭。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选自《二十五史精华.明史精华.文苑》)
注:①埒,音liè,等同,相等。②剚,音zì,刺,插。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献诸朝,令渭草表 草稿 |
B.藉宗宪势,颇横 凭借,借助 |
C.善李成梁诸子 与……交好 |
D.工写花草竹石 长于,善于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宗宪顾善之 ②久之怒而去 |
B.①宗宪以是益重渭 ②夜深开戟门以待。 |
C.①即命刻于石 ②宗宪尝宴将吏于烂柯山 |
D.①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 ②宗宪起,捋其须曰 |
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徐渭“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①仿扬雄《解嘲》作《释毁》 ②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
③作《铙歌》十章 ④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
⑤将吏莫敢仰视 ⑥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A.③④⑤ | B.①②⑥ | C.①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渭曾拜同乡季本为老师,后成为生员,颇有名气,总督胡宗宪将他招到幕府,与其他几个人一起做管理文书之类的事。 |
B.胡宗宪位高权重,将吏们都很惧怕他,徐渭却头戴方巾,身穿布衣,与胡宗宪行礼、交谈,一点也不受拘束。 |
C.胡宗宪采纳徐渭的计谋,擒获徐海,诱捕王直,结果中了徐、王预先设计的圈套。徐渭凭藉胡宗宪的权势,态度很蛮横,导致胡宗宪被关进监狱。 |
D.在嘉靖时,王、李二人倡导成立七子社,谢榛因是平民而遭排斥,徐渭对他们以官位压制寒士的行为感到气愤,发誓不加入二人的团体。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②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文言文阅读,共22分。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工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为五言诗,亦颇清靡,兼善骑射,为邑里雄豪。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
侯景之乱,安都引兵从高祖①。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克平侯景,力战有功,除兰陵太守。高祖谋袭王僧辩,诸将莫有知者,唯与安都定计。安都至石头北,弃舟登岸,僧辩弗之觉也。遂擒僧辩。绍泰元年,高祖东讨杜龛,安都留台居守。徐嗣徽引齐寇入据石头,游骑至于阙下。安都闭门偃旗帜,示之以弱,令城中曰:“登陴看贼者斩。”及夕,贼收军还石头,安都夜令士卒密营御敌之具。将旦,贼骑又至,安都率甲士三百人,开东西掖门与战,大败之,贼乃退还石头,不敢复逼台城。以功封西江县公。
高祖崩,安都与群臣定议,冀奉世祖。太后又以衡阳王故,未肯下令,群臣犹豫不能决。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功天下,须共立之。今日之事,后应者斩。”。
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世祖即位,迁司空。
自王琳平后,安都勋庸转大,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数招聚文武之士,或射驭驰骋,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文士则褚玠、马枢等,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斋内动至千人。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世祖性严察,深衔之。安都弗之改,日益骄横。尝陪乐游禊饮,乃白帝曰:“何如作临川王时?”帝不应。安都再三言之,帝曰:“此虽天命,抑亦明公之力。”宴讫,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明日,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世祖虑其不受制。明年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明日,于西省赐死,时年四十四。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陈书·侯安都传》)
注:高祖①,即陈高祖陈霸先。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辟:征召 |
B.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矜:骄傲 |
C.世祖性严察,深衔之衔:包容 |
D.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怿:喜悦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后又以衡阳王故又自以功安社稷 |
B.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安都再三言之 |
C.明日,安都坐于御坐明日,于西省赐死 |
D.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何如作临川王时 |
下列选项全都直接表现侯安都“骄矜”的一组是()
①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②数招聚文武之士
③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④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
⑤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
A.①④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徐嗣徽勾结北齐占据石头城,游骑至台城城楼之下。侯安都因为实力弱小而下令关闭城门。 |
B.陈高祖死后,侯安都与大臣们商议,希望奉立陈世祖。但太后因为衡阳王的缘故,不肯下命令,大臣们也犹犹豫豫不能做决断。 |
C.由于侯安都部下不遵法度,日益骄横,陈世祖对侯安都十分忌恨,最终把他下狱并赐死。 |
D.一次陪文帝饮酒,侯安都问文帝做皇帝的感觉如何。文帝开始没回答。侯安都便再三追问,文帝感激地说多亏了侯安都。 |
断句和翻译。
(1)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
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
(2)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
②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灵洗,字玄涤,新安海宁人也。少以勇力闻,步行日二百余里,便骑善游。梁末,海宁、黟、歙等县及鄱阳、宣城郡界多盗贼,近县苦之。灵洗素为乡里所畏伏,前后守长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盗。
侯景之乱,灵洗聚徒据黟、歙以拒景。景军据有新安,新安太守湘西乡侯萧隐奔依灵洗,灵洗奉以主盟。梁元帝于荆州承制,又遣使间道奉表。刘神茂自东阳建义拒贼,灵洗攻下新安,与神茂相应。神茂为景所破,景偏帅吕子荣进攻新安,灵洗退保黟、歙。及景败,子荣退走,灵洗复据新安。进军建德,擒贼帅赵桑乾。
仍令灵洗率所部下扬州,助王僧辩镇防。迁吴兴太守,未行。绍泰元年,授使持节、信武将军、兰陵太守,助防京口。
随周文育西讨王琳,于沌口败绩,为琳所拘。明年,与侯安都等逃归。高祖崩,王琳前军东下,灵洗于南陵破之,虏其兵士,并获青龙十余乘。侯瑱等败王琳于栅口,灵洗乘胜逐北,据有鲁山。
天嘉四年,周迪重寇临川,以灵洗为都督,自鄱阳别道击之,迪又走山谷间。华皎之反也,遣使招诱灵洗,灵洗斩皎使,以状闻。朝廷深嘉其忠,增其守备,给鼓吹一部,因推心待之,使其子文季领水军助防。是时周遣其将长胡公拓跋定率步骑二万助皎攻围灵洗,灵洗婴城固守。及皎退,乃出军蹑定,定不获济江,以其众降。因进攻周沔州,克之,擒其刺史裴宽。
灵洗性严急,御下甚苛刻,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造次之间,便加捶挞,而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众亦以此依附。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于水陆所宜,刈获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光大二年,卒于州,时年五十五。
(选自《陈书·列传第四》,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县苦之 苦,以……为苦 |
B.灵洗乘胜逐北北:向北 |
C.周迪重寇临川寇:侵犯 |
D.因进攻周沔州,克之克:战胜,攻破 |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程灵洗“战功”的一组是(3分)
①刘神茂自东阳建义拒贼,灵洗攻下新安
②景偏帅吕子荣进攻新安,灵洗退保黟、歙
③增其守备,给鼓吹一部
④灵洗于南陵破之,虏其兵士
⑤进军建德,擒贼帅赵桑乾
⑥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灵洗年少时勇猛有力,闻名远近,擅长步走和骑术,后来当海宁、黟、歙等地出现盗贼之患时为官府重用。 |
B.侯景叛乱,程灵洗聚集众人守卫黟、歙两地,抗拒侯景叛军;新安太守萧隐投靠他,程灵洗被尊奉为抗拒侯景的盟主。 |
C.程灵洗曾随周文育讨伐王琳,但战败被王琳所拘,后成功脱逃,在南陵打败王琳前军,并在侯瑱等打败王琳后,乘胜占据鲁山。 |
D.程灵洗性情严厉急躁,对待下属非常苛刻,但因他赏罚分明,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大家都依顺归附他。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灵洗素为乡里所畏伏,前后守长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盗。
(2)华皎之反也,遣使招诱灵洗,灵洗斩皎使,以状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客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梁武帝时,为粱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唯王褒颇与信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大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元年,卒。有文集二十卷。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文苑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后进,竞相模范范:效法。 |
B.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承:沿袭。 |
C.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雅:高雅。 |
D.自余文人,莫有逮者逮:赶上。 |
下列选项中直接体现了庾信文才出众的一项()
①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②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
③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
④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⑤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
⑥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梁武帝时,庾肩吾为太子中庶子,庾信任抄撰学士。庾氏父子与徐摛父子出入太子宫中,受到极高的恩宠和礼遇。 |
B.“侯景之乱”爆发,简文帝派庾信率领宫中文官武将上千人守朱雀航,侯景兵到,庾信率领众人先行撤退。 |
C.梁元帝派庾信出使西魏,还未完成使命回到梁朝,就赶上西魏率兵南下。江陵被平定后,庾信留在北方,再也没能重返江南故乡。 |
D.庾信出使长安,本出于皇帝之命,出仕北朝也实属无奈之举,但作者对此还是流露了不满和讥讽。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
(2)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照玄上人诗集序
(明)刘基
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心窃怪之。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则每见于言外。呜呼。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夫诗何为而作哉。情发于中而形于言。《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词章云乎哉。后世太师①职废,于是夸毗戚施②之徒,悉以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流而至于宋,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今天下不闻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为诗者,莫不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轻重于众人,而不辨其为玉为石。惽惽怓怓③,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槚③。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予既重上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也,故为序其端焉。
(选自《诚意伯文集》)
【注】①太师:古代乐官之长。②夸毗(pí)戚施:比喻谄谀献媚的小人③惛(mǐn)惛怓怓(náo):惛,糊涂;怓:吵闹。③梧槚(jiǎ):梧桐与山楸,比喻人才。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县:通“悬”,陡峭 |
B.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验:考察 |
C.流而至于宋流:流传 |
D.故为序其端焉端:原委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每见于言外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B.悉以诗将其谀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C.定轻重于众人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D.有伯乐而后识马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A.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
B.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
C.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
D.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
简要概括照玄上人的诗不为世人所知的原因。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
译文:
(2)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
译文:
(3)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