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歙余寅、鄞沈明臣同管书记。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宗宪尝宴将吏于烂柯山,酒酣乐作,明臣作《铙歌》十章,中有云“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宗宪起,捋其须曰:“何物沈生,雄快乃尔!”即命刻于石,宠礼与渭埒①。督府势严重,将吏莫敢仰视。渭角巾布衣,长揖纵谈。幕中有急需,夜深开戟门以待。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②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主元忭。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选自《二十五史精华.明史精华.文苑》)
注:①埒,音liè,等同,相等。②剚,音zì,刺,插。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献诸朝,令渭草表 草稿 |
B.藉宗宪势,颇横 凭借,借助 |
C.善李成梁诸子 与……交好 |
D.工写花草竹石 长于,善于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宗宪顾善之 ②久之怒而去 |
B.①宗宪以是益重渭 ②夜深开戟门以待。 |
C.①即命刻于石 ②宗宪尝宴将吏于烂柯山 |
D.①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 ②宗宪起,捋其须曰 |
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徐渭“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①仿扬雄《解嘲》作《释毁》 ②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
③作《铙歌》十章 ④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
⑤将吏莫敢仰视 ⑥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A.③④⑤ | B.①②⑥ | C.①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渭曾拜同乡季本为老师,后成为生员,颇有名气,总督胡宗宪将他招到幕府,与其他几个人一起做管理文书之类的事。 |
B.胡宗宪位高权重,将吏们都很惧怕他,徐渭却头戴方巾,身穿布衣,与胡宗宪行礼、交谈,一点也不受拘束。 |
C.胡宗宪采纳徐渭的计谋,擒获徐海,诱捕王直,结果中了徐、王预先设计的圈套。徐渭凭藉胡宗宪的权势,态度很蛮横,导致胡宗宪被关进监狱。 |
D.在嘉靖时,王、李二人倡导成立七子社,谢榛因是平民而遭排斥,徐渭对他们以官位压制寒士的行为感到气愤,发誓不加入二人的团体。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②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也。父信,少仕州郡,历乐乡、平舒、平成三县令,皆以廉
能称。
惠达幼有节操,好读书,美容貌。魏齐王萧宝夤为瀛州刺史,召惠达及河间冯景同在阁下,甚礼之。及宝夤还朝,惠达随入洛阳。宝夤西征,惠达复随入关。宝夤除雍州刺史,令惠达使洛阳。未还,而宝夤谋反闻于京师。有司以惠达是其行人,将执之。惠达乃私驰还。至潼关,遇大使杨侃。侃谓曰:“何为故入兽口?”惠达曰:“萧王必为左右所误,今往,庶其改图。”及至,宝夤反形已露,不可弥缝。遂用惠达为光禄勋、中书舍人。宝夤既败,唯惠达等数人从之。宝夤语惠达曰:“人生富贵,左右咸言尽节,及遭厄难,乃知岁寒也。”
贺拔岳获宝夤送洛,留惠达为府祭酒,给其衣马,即与参议。岳为关中大行台,以惠达为从事中郎。尝使至洛,魏孝武与惠达语及世难。惠达陈天下事势,述岳有诚节,唯以忧国定乱为事。言辞激切,帝甚嘉之。及还,具以白岳。岳曰:“人生于天,受命于君,岂有利人荣禄,而不忧其祸难?卿之所奏,实获吾心。”自是更被亲礼。岳每征讨,恒命惠达居守。
又转岳府属。
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悦得惠达,欲官之。惠达辞以疾,不见许,乃遁入汉阳之麦积崖。悦平,惠达归于太祖,即用秦州司马,安辑陇右。及太祖为大都督总管兵起雍,复以惠达为府司马。太祖为大将军、大行台,以惠达为行台尚书、大将军府司马,封文安县子,邑三百户。太祖出镇华州,留惠达知后事。于时既承丧乱,庶事多阙。惠达营造戎仗,储积食粮,简阅士马,以济军国之务,时甚赖焉。寻除中书令,进爵为公,增邑通前九百户,加卫大将
军、左光禄大夫。
惠达虽居显职,性谦退,善下人,尽心勤公,进拔良士。以此人皆敬而附之。十年,薨。
追封萧国公。
(节选自《周书·列传十四》,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达辞以疾,不见许见:被 |
B.今往,庶其改图庶:希望 |
C.何为故入兽口故:缘故 |
D.太祖出镇华州,留惠达知后事知:主持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惠达为人有节操的一组是()
①宝夤西征,惠达复随入关②惠达乃私驰还
③唯惠达等数人从之④给其衣马,即与参议
⑤惠达辞以疾⑥储积食粮,简阅士马
A.①②⑤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惠达得知魏齐王萧宝夤要谋反后,虽然自己并不赞同,但为报知遇之恩,仍然从洛阳赶往雍州,去追随他。 |
B.周惠达在与魏孝武谈论天下事势时,说明贺拔岳有忠诚的气节,既得到了孝武帝的赞赏,又很得贺拔岳的欢心。 |
C.太祖外出镇守华州时,辅佐太祖的周惠达,呕心沥血,后方事务大都有赖于他。不久,太祖给了他加官进爵的奖赏。 |
D.周惠达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品性谦让,善居人之后,为公事尽心尽职,推荐选拔优秀人士,因此人人都敬重他依附他。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以惠达是其行人,将执之。
(2)人生富贵,左右咸言尽节,及遭厄难,乃知岁寒也。
(3)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悦得惠达,欲官之。
阅读下列古代名句,完成小题。(11分)
①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②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③今日乌合,明日兽散。
④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⑤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⑧古之善为国者,信赏而必罚,道德而齐礼。
⑦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⑧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己。
⑨举直错(同“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⑩友直,友谅(诚实),友多闻,益矣。
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上列古代名句中的9句,它们的内容可分为三类。请在方框内填上类别,在横
线上填写与之相关的句子序号。(3分)
关于口口的,有①⑤⑾;
关于口口的,有②⑥⑨;
关于交友的,有______从下列名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对这一名句的体会。(80字左右)(5分)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己。
文化经典阅读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1)管仲,吾其被发左衽(2)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3)也,自经(4)于沟渎(5)而莫之知也。”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注释】(1)微:无,没有。2)被发左衽:被,同“披”。衽,衣襟。“被发左衽”是当时的夷狄之俗。(3)谅:遵守信用。这里指小节小信。(4)自经:上吊自杀。(5)渎:小沟渠。
下面对选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管仲有仁德。 |
B.孔子称赞管仲国代齐桓公“尊王攘夷”,使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 |
C.孔子对管仲不为公子纠殉死是持批评态度的。 |
D.孔子认为管仲懂得舍小节而大节,对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虞山记/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
仍未及登。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②极。有土垤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黮,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嵚,如关斯辟,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
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天欲雨,客无意往下雨 |
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治理 |
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裂开 |
D.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雨过天晴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辛丑秋,将之江阴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
B.①始焉欣欣,继焉索索 ②盘盘焉,囷囷焉 |
C.①取径以南,益露奇境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D.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②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
翻译
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选择题每题3分,文字题6分,共18分)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
B.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几乎) |
C.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语气词,了) |
D.然微以自文于君亲(文化)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之生也幸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
B.请罪于母,母不许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
C.生无以救国难是时以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D.按剑而前北躯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
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 B.宗庙之福 |
C.以为前驱 | D.所谓鞠躬尽力 |
文中“修我戈矛”的出处,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 | B.《楚辞》 | C.《左传》 | D.《战国策》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2)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