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A市政府准备引进一家化工企业,并将此决策进行公示。有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市政府经过慎重考虑,最后放弃引进该项目。
(1)材料中A市群众是如何参与民主决策的?
(2)这种决策方式有何重要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继纺织、轻工等规划之后的第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等,并开展相应活动。将从降低准入门槛,加大政府投入,落实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予以支持。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依据。(12分)

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地震。党中央国务院高举“以人为本”大旗,第一时间发出了全国动员令,提出了“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中国人民解放军及武装警察部队十万余人立即奔赴灾区,各省、市立即派出了救援团,成千上万志愿者从各个方向进入抗震第一线,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共同谱写了一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辉乐谱,唱响了一首“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雄伟赞歌,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
(1)请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分析上述材料。
(2)请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谈谈取得抗震救灾斗争胜利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一:就业问题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材料二: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这是科学分析我们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1)结合材料一,从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角度,谈谈国家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2)材料二中,“创业的倍增效应”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

醉驾酿就的恶性交通事故,一段时间以来此起彼伏。严厉打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将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实现常态化,这是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为了预防恶性事故的发生,A市交警部门坚决扼杀“马路杀手”,严厉查处醉驾者。以往,对于被查处的醉酒驾驶的驾驶员,A市交警部门(交警部门属于行政机构)依照相关法律,一律处以15日的行政拘留。为了让执法更加人性化,并且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该市交警局对拘留时间的自由裁量上作出了重要的调整,即凡是配合执法的,一律按照最低3日的行政拘留处罚;而态度恶劣拒绝执法的,将分别面临5天、10天甚至15天的行政拘留处罚;存在暴力抗法、妨碍公务的,还可能被累计作出20日的行政拘留处罚。A市交警部门还组织交警、志愿者深入餐饮企业面对驾车人员“零距高”宣传醉驾危害,把查处与宣传相结合,营造交通安全良好氛围,确保平安。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A市交警部门在醉驾问题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一: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严重破坏了当地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强烈谴责。在打砸抢烧事件中,81岁的维族老人哈米提.艾合买提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18名各族群众。有人问其原因,他自豪地说“我们都是一家人”。
材料二:2009年9月16日,重庆市公安局透露,警方已成功抓捕2000余名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全市打黑除恶斗争取得了决定性全线突破。当前,警方正深入推进第二批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真正做到黑恶必除、除恶务尽。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公民如何才能做到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10分)
(2)材料二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6分)
(3)联系材料分析,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