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清)查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湿,刀剪良苗出水齐。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释:此诗作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作者游粤北归途中。“湘东驿”属湖南醴陵,由此东行至芦溪,即属江西萍乡。在这段路程中,作者是沿着陆路走的,故称“遵陆”。诗的中间两联写景有何特点?请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本诗是一首田园诗,但又比传统的田园诗意蕴更丰富,试作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口送友人①
(唐)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②,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①“湖”,指洞庭湖,诗人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②“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诗歌的颔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结合全诗分析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些诗词,完成下面问题。
粤秀峰晚望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广州海幢寺。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在诗人的笔下,青山、明月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简要分析“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②园屋深。
床敷③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①此诗作于新法失败后,诗人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时。
②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③床敷:安置卧具。前三联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