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口送友人①
(唐)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②,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①“湖”,指洞庭湖,诗人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②“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
诗歌的颔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结合全诗分析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两句诗中,用“吞声”“踯躅”描摹情态、动作,形象地刻画了内心痛苦不堪的诗人形象,读之如在眼前。
B.《夜归鹿门歌》中诗的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幅江边之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襟怀。
C.《书愤》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主要通过对比、用典的手法呈现出。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①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新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北,唐初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却受客家冷遇。后泛指驿馆、客舍。
(1)本曲在遣词用字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雨”为题,既点明了环境的萧瑟凄清,也勾勒出了作者夜深难眠、卧听夜雨、愁怀难遣的孤寂落寞形象。
B.曲中的 “梧桐”“芭蕉”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大多和离愁、客思、寂寥联系在一起,表达萧瑟落寞之情。
C.“落灯花棋未收”化用赵师秀“闲敲棋子落灯花”,都道出了夜阑人静、灯花落尽之时,久等友人不至而百无聊赖的情状。
D.“江南二老忧”巧妙地运用了侧面落笔的手法,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烘托出更加浓烈的亲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玉泉溪
湘驿女子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醉”字,拟人手法,写出了红叶满山仿佛陶醉于秋色的情态。
B.第二句“弹”字,以动衬静,把万籁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幽深。
C.“红”与“碧”,色彩对比,冷暖色调结合,突出了秋景的绚烂与明丽。
D.“醉”与“弹”,烘托幽美秋色,暗示佳期良辰,表现出女子面对秋景的愉悦。

(2)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小题。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歌塑造了一个的男性形象。
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注】此词作于公元1073年(熙宁六年)冬苏轼由杭州通判转任密州太守途中。
(1)词的上阕选择了哪些典型意象?有何作用?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