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①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送严士元②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春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此诗是李白25岁初次出蜀远渡荆门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湖北。②严士元是吴(今苏州人)人,曾任员外郎。两人在苏州偶遇后,严要赴湖南,故刘长卿写诗赠别。③青袍,唐代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颜色。两首诗题目中都有“送”字,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两诗中的颔联都是写景名句,但意境各异。请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李诗“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描写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地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出一派寥廓的景象,蕴藏着诗人到楚地游览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气。刘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早寒有怀①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②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③,平海夕漫漫。
【注】 ①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
③《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渡口),两人不说津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
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课外诗歌鉴赏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共计8分)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诗歌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沈德潜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之外人,愈有意味”。试分析此诗后两句的表达技巧及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海陵病中
吕本中
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
无数青山隔沧海,与谁同往却同归?
【注】海陵属泰州(今属江苏),作者晚年在此任小官,饥寒交迫,贫病交加,濒临绝境。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处境?有什么作用?
末尾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①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就在其中。②谢将军:即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孤贫的袁宏在运租船中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袁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颔联中“空忆谢将军”一句用典,简要分析其用意。
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是想象中的情景,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