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分)如图所示,有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1)图中N点表示的意义是 。
(2)t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
(3)把 t3℃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t2℃,则此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铬(Cr)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
a.Al>Cr>Cub.Cr>Al>Cuc.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金属 |
Cr |
Al |
Cu |
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
气泡产生缓慢,金属逐渐溶解 |
气泡产生剧烈,金属迅速溶解 |
无气泡产生,金属无变化 |
【控制实验条件】打磨三种金属的目的是 ;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 (填假设中a、b或c)。写出铬(铬与盐酸反应后显+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结论应用】根据探究结果,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铬,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的物质是 。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验证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 共同作用;
(2)B实验中没有出现预期的实验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3)C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之一是 ;
(4)D实验中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并实验】
实验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然后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反应后物质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实验二:将盛有稀硫酸的烧杯和镁条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然后将镁条浸到稀硫酸中,观察现象。待反应一段时间后不再放出气泡时,将盛有反应后物质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数据见下表:
编号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反应前/g |
118.4 |
112.6 |
反应后/g |
118.4 |
112.4 |
实验三:用细线系住铜棒中点使之平衡,然后在铜棒一端用酒精灯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铜棒的平衡情况是 。
【分析与讨论】
(1)在这三个实验中,你认为:实验 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 。
(2)另外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你认为导致这一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只写其中一个实验的原因即可)。
【实验反思】小组成员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两个实验中,找出了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达成了以下共识: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参与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一般应使反应在 中进行。
下面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假设各反应均完全进行,部分反应条件略)。已知B、C含有相同种类的元素,C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它,D为单质,F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氧化物,反应④是检验气体G的反应。请回答:
(1)物质B的化学式: 物质A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来制取氧气,制取装置是将 组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常用碳酸钙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制取装置是将 组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