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的形成,与下列那方面的影响无关 ( )
A.丰富的资源 | B.优越的地理位置 |
C.发达的海上交通 | D.密集的劳动力资源 |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
时53分 ,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震中(18.5°N,72.5°W)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南仅16公里的地方,该国官方预计遇难人数可能超过十万人。据此回答:
当海地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 ()
A.2010年1月12日21点53分 |
B.2010年1月13日5点53分 |
C.2010年1月13日21点53分 |
D.2010年1月1![]() |
当海地地震发生时,全球处于12日的日期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大约是()
A.八分之五 | B.二分之一 | C.八分之七 | D.八分之三 |
当海地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下图中的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从a→c→b→c→a是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是()
A.16°26′N | B.7°S | C.29°26′S | D.16°26′S |
a所代表的日期是()
A.北半球的夏至日 | B.北半球的冬至日 |
C.北半球的秋分日 | D.北半球的春分日 |
图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5湿地被破坏后,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
的分别是()
A.甲和丙 | B.乙和丁 |
C.甲和丁 | D.乙和丙 |
下列关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
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
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 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 | B.美化环境 | C.防风固沙 | D.净化空气 |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 B.气候高温少雨 |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 D.具有肥沃的红壤 |
广大农民弃耕的深层次原因是()
A.农产品价格低,谷贱伤农 | B.生产资料价格高,入不敷出 |
C.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 D.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