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三大宗教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请你回顾中外交往的历史,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图说历史——架起沟通桥梁】

(1)图一体现的历史事件是 ,这一活动最远到达红海和
(2)图二体现的历史事件是 ,其中第一个横渡大西洋的航海家是
【文汇历史——中西文明碰撞】
材料一:当乾隆皇帝津津乐道自己的“十全武功”时,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天体运行……
材料二: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通过材料一可以看出,清朝时期我国已落后于西方国家。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落后局面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4)材料二中的“国耻”是指哪一场侵华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屈辱条约?这一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表解历史——世界发展潮流】
德国欧宝轿车部分零部件生产分布表

汽车部件
车身
轮胎
座椅
仪表盘
避震器
排气管
生产国
德国
比利时
匈牙利
瑞士
意大利
瑞典


(5)上述表格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什么趋势?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大胆实践,与时俱进,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最先践行这一思想的事件是?
(2)图二译著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最早提出该观点的是谁?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5)图五著作的出版有何重要意义?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成功的革命活动?

材料分析题民主法治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
材料一
法典(见下图)刻在一个黑色石柱上。法典把奴隶与金、银、牛、羊等财产相提并论,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一个奴隶的价格相当于一头牛)。法典规矣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伤害他人致残致伤者,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1) 请写出该法典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
(2)请写出孔子的治国思想?此学派开始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时期
材料三下图

(3)图中的唐太宗采取哪项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局面的出现?
材料四 第一条: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此条款出自英国议会的颁布什么文件?英国政治体制有何变化?
材料五“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5)这一文件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1分)
材料六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第六条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6)以上哪一条最能体现此法性质(1分)
材料七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 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该宪法除序言外,分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首都,共4章106条。
(7)请填出空白部分,写出这部宪法的性质。
材料八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有权不能任性”。
(8)综上所述, 你是如何理解的?

穿越时空:(6分 每空0.5分,共6分)
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是贯穿党的十八大的一条鲜明主线。穿越时空,回顾历史,你会发现改革创新是历史的真理。

(1)来到公元前359年的秦国你会看到此时的秦国正进行 变法,其中
措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秦统一六国打下物质基础
(4)来到公元646年的日本你会看到一场仿效中国隋唐的改革是日本过渡到了 ;而在1868年的日本你会看到 使日本正在向资本主义国家迈进
(2)来到494年的北方黄河流域你看到大队人马正在迁都洛阳。原来是北魏的皇帝
正在进行一场汉化的改革,此次改革促进了
(5) 来带1921年的苏俄,你会看到农民喜笑颜开,因为列宁实行的 规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但这一改革很快被 模式取代,这一制度的弊端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3)来到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你会赶上中共 召开,这次会议是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转折。揭开我国 的序幕
(6) 来到1929年的美国,你会看到美国人民正在经历 的折磨。而1933年的美国经济正在恢复 正在领导他们进行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单位
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
(百万人)
(百分比)
(百分比)
英国
约1800
48%
52%
法国
约3600
75%
25%
俄国
约5900
93%
7%
美国
约2300
87%
13%


材料二:就深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结果;就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能相关的技术领域。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直接感受它所带来的恩惠。
材料三:农业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10%,工业经济时代后期达到40%,发达国家当前已达到60%。有人预计,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将达到80%以上。
材料四: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一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请回答:
(1)影响材料一中英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情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联系生活及相关史实,举一例说明材料二中“恩惠”的表现及作用。
(2)材料三反映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什么特点?
(3)材料四中“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冈络化”这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之问的内在联系。请问这一内在联系是什么?(1分)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组织为“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提供了重要平台,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请问这一组织是什么?
(4)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请问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