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在与外界的碰撞与交流中前行。中国也毫无例外的与世界上很多国家曾经发生过上述情况。
(1)请写出历史上中国与英国斗争或合作的重大历史事件四例。
(2)从上述史实中你获得怎样的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1分)
(2)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2分)
(3)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从历史角度说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
我国唐朝具有繁荣和开放的特点,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 人为“唐人”,许多国家至今还有“唐人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该诗描写了唐朝哪位统治者前期的景况?请你概要描述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状况。
(2)电视剧《西斿记》中的唐僧是依据哪一个历史人物原型创作的?你从他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考试制度,及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源溯流,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1)根据所述,他们所提到的中国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什么制度?
(2)完善此制度有哪些关键人物?他们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成为国人的最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背井离乡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1)材料一网民的诗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
(2)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什么政策?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在什么时间解决了什么问题?
(3)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你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之窗口;这一年,一次跨越太平洋的行程构建了中美两国新的合作基础。
(1)材料中的“改革”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哪一时期?
(2)改革首先中农村开始,请列出它的重要举措。
(3)与材料中“开放”的城市同时被确定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些?
(4)“这一年”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一项具体成就。
(5)从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变化中,谈谈你的感受。(两点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