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浮力大小实验中:
实验器材:金属块、细线、 、小桶、溢水杯和适量的水。
实验步骤:⑴测量并记下金属块的重力G1和小空桶的的重力G2;
⑵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并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⑶用弹簧测力计测溢出水及小桶的总重力G3。
⑷通过比较 和 ,从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可用公式表示)
小明和小红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所处深度是否有关”:
(1).如图,小明让金属块从图①到②位置,观察到测力计示数,说明金属块受到的浮力(都选填“变小”、“变大”),他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处的深度有关。
(2).小红让金属块从图③到④位置,发现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金属块所受浮力都为N,她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处的深度无关。
(3).从这两个同学的不同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传播的。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①;
②。
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行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
(1)AB段小车做运动(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已知小车在AB段通过的路程是6m,则小车在前4秒的平均速度是m/s.
(2)如图乙,如果在车厢里放置有一个重为10N的物块A,已知若物块A在车厢里滑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6倍.在CD段,物块A受到(选填“向左”或“向右”)的摩擦力;在BC段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3)如图丙,如果将物块A通过一根弹簧与车厢相连.那么当小车处在BC段时,比较弹簧长度l与其原长l0的大小()
A.l < l0 | B.l > l0 |
C.l = l0 | D.无法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