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某工厂以孔雀石为主要原料制备 CuSO4·5H2O及纳米材料G,主要步骤如下:
已知该条件下,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Fe3+、Fe2+、Cu2 +生成沉淀的pH 分别如下:
| 物质 |
开始沉淀时的pH |
完全沉淀时的pH |
| Fe(OH)3 |
2.2 |
3.2 |
| Fe(OH)2 |
7.6 |
9.6 |
| Cu(OH)2 |
4.7 |
6.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相同温度时溶度积的相对大小:Ksp[Fe(OH)2]______(填“>”或“<”)Ksp[Cu(OH)2]。
(2)溶液A中的金属离子有Cu2+、Fe2+、Fe3+。试剂①是一种氧化剂,目的是氧化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该工厂选用试剂①最好为下列中的 (填代号)。
a. Na2O2 b. H2O2 c. Cl2 d. KSCN
(3)根据下图有关数据,你认为工业上氧化操作时应采取的措施是溶液温度控制在_______℃,pH控制在________,氧化时间为________小时左右。
(4)向溶液B中加入试剂②的化学式为_______,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
(5)欲测定溶液A中Fe2+的浓度,可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反应中MnO4-被还原为Mn2+,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A溶液20.00 mL,用去0.0240 mol/L KMnO4溶液16.00 mL时恰好达到滴定终点,则A溶液中Fe2+浓度为 。
在1911年前后,新西兰出生的物理学家——卢瑟福把一束变速运动的α粒子(质量数为4的带2个正电荷的质子粒),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地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而成的金箔,竟让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量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弹回。根据以上叙述的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Au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A、B、C三种元素,其核电荷数之和为32,A为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的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显+2价,当2.4 g单质A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产生2.24 L H2(标准状况)。B有两个电子层,且各电子层的电子数与电子层总数相等。
(1)写出元素A、B、C的名称及元素符号:A_____,B_____,C_____。
(2)A2+、B、C2-的结构示意图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粒子中:(其中P表示质子,n表示中子,e-表示电子)
| A.12P,12n,10e- | B.14P,14n,14e- |
| C.17P,18n,17e- | D.17P,20n,17e- |
E.17P,18n,18e- F.17P,20n,18e-
属于原子的是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属于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
填写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a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H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下面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