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测得的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该流域( )
A.雨水是其主要的补给水源 |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
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 B.水土流失 |
C.土壤盐碱化 | D.地面沉降 |
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
A.径流量减小,不易决堤泛滥 | B.径流量增大,季节变化减小 |
C.输沙量变大,水库淤积严重 |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
读90°E附近,两分两至中的某一节气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下列各题。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或气压中心名称是()
A.赤道低气压带 | B.印度低压 |
C.副极地低气压带 | D.冰岛低压 |
由气压值推断此时 ()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
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
C.大陆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
D.中南半岛盛行东北风 |
下面是一幅世界地图的一段纬线,P点以东是海洋,Q点以西是海洋,S和T之间为某一海域,判断下列各题。S一T之间的海域是()
A.波斯湾 | B.墨西哥湾 |
C.红海 | D.莫桑比克海峡 |
实际观测表明,P海岸降水明显多于T海岸,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 | B.地形 |
C.季风 | D.气压带、风带 |
下图表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因素对“四极”形成影响不大的是( )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地形起伏 | D.洋流 |
影响图中甲地区农业发展的直接限制性因素是 ( )
A.光照弱 | B.气温低 |
C.降水少 | D.冻土分布广 |
读“某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下列各题。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 |
C.各地纬度差异大 |
D.各地经度差异大 |
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的主要原因是 ( )
A.位于低纬,太阳高度小 |
B.南岭阻挡弱冷空气南下 |
C.临海比热容大,气温高 |
D.刚好有台风登陆,气温高 |
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降雨,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B.锋面在附近活动 |
C.山地抬升偏北风 |
D.受台风登陆影响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的热力运动 |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