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空白处为海洋),回答问题。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
B.太阳辐射,地形 |
C.大气环流,下垫面 |
D.洋流,地形 |
a岛上等温线的值最有可能为
A.0℃ | B.-5℃ | C.2℃ | D.-8℃ |
以下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主要由自然作用造成的是()
A.地震 | B.过量采伐森林引起水土流失 |
C.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 | D.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 |
下列概念不正确的是()
A.灾害的两种基本要素是致灾因子和承灾体 |
B.致灾因子是导致灾害发生的各种诱因,承灾体是承受灾害的各种客体 |
C.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是自然因素,承灾体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
D.人为灾害的致灾因子是人为因素,承灾体是人类和人类社会 |
下列有关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的事件才称为自然灾害 |
B.灾害是由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造成,二者也可以叠加造成灾害 |
C.按灾害的主导因素灾害主要是人为灾害 |
D.人类活动造成的灾害比自然原因少得多 |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 图甲是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等值线图。出游比率指某地到某旅游目的地的市民占该地出游市民总数的百分比。
材料二 图乙为某旅游目的地1994~2004年接待游客人次数年内变化图。距上海市最近的世界遗产是( )
A.黄山 | B.苏州古典园林 | C.明孝陵 | D.庐山 |
上海市民到北京的出游比率达20%以上,高于距上海同距离的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地区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具有以下哪方面特征( )
A.观赏性 | B.重复使用性 | C.多样性 | D.地域性 |
从甲图中可看出,出游比率等值线自上海向外变小,原因是( )
A.旅游容量有限 | B.地区接待能力有限 | C.最优辐射半径有限 | D.经济容量有很 |
旅游客流量一般会随着与目的地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旅游客流量的空间分布会在距离衰减规律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波动。读图,回答下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700~1 100千米范围内,出现了第二个客流分布高峰,其客源最主要来自( )
A.台湾 | B.福建 | C.广东 | D.广西 |
从总体上看,三亚市的旅游吸引力主要集中在1 800千米范围内,该范围内旅游客流累计百分比约为( )
A.25% | B.43% | C.68% | D.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