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主要由自然作用造成的是( )
A.地震 | B.过量采伐森林引起水土流失 |
C.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 | D.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 |
读我国某山地丘陵区土壤材料,该地全年降水量在600~700mm之间,主要集中在7月至8月。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影响该地土壤厚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植被呈正相关 | B.与坡度呈正相关 |
C.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 | D.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
造成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原因是
A.阴坡的水分蒸发量较少 | B.阳坡植被生长状况好 |
C.阳坡土壤水分状况好 | D.阴坡坡度更大 |
下图为四省区能源消费构成状况,表格为我国四个省区2007年能源消费情况,。读图表回答下列各题。①—④所代表的省区依次是
A.青海、广东、河南、四川 | B.青海、广东、四川、河南 |
C.河南、广东、青海、四川 | D.广东、四川、河南、青海 |
上表和图10中数据表明,四个省区相比较
A.①省区以水电核电为主,其中核电最多 |
B.![]() |
C.③省区水电核电消费量最少,能源结构不均衡 |
D.④省区石油消费量最高,能源结构较为均衡 |
下图为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
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下图是“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变化图”。读图回答。关于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37~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
B.1961~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 |
C.1999年,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
D.1999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
1980~1999年,泰国产业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是
A.农业 | B.工业 | C.商业 | D.旅游业 |
下表反映了2001年~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
B.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
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
D.主要由亚洲国家迁往拉丁美洲国家 |
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
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
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