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引起了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的关注。
材料一:文化体制改革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4分)
材料二:建设文化盐城
《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指出:全面实施市民素质提升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塑造和弘扬新时期盐城“铁军”精神,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加快文化盐城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通过一系列文化改革举措,盐城正着力打响“文化盐城”品牌。
(2)盐城的文化改革举措对于盐城现代化建设的有什么作用?并请运用九年级《思想品德》“融入民族文化”有关知识,为建设“文化盐城”出谋划策。
材料三: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
(3)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请你帮助拟一条标语,并说明标语的设计依据。
日前,85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蒿素,并对全球抗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此成为中国大陆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得奖后的这几天,陆续有北大、清华的学生到家中拜访,这也使她对于年轻后辈充满了期待,她说:“在这样一个大好形势下,希望我们国家建立新的创新激励机制,鼓励这些年轻一辈,在各个领域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创新成果,这是我的最大愿望。”
(1)【最大愿望】根据材料,要实现屠呦呦的“最大的愿望”必须实施什么战略?
(2)【不负众望】 “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创新成果”,你打算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人才?
请仔细观察下边漫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你会建议漫画中的交通肇事者如何做?为什么(请从责任的角度说说理由)?
某县委、县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决定建设“工业园区”,以吸引投资者。由于资金短缺,竟违规在工薪阶层强行集资。凡工薪人员,必须按县政府规定的标准,在规定的时间交清集资款,否则“后果自负”。这件事引起了全县工薪人员,特别是收入偏低而工资又被拖欠的中小学教师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纷纷以写信、打电话、发邮件等方式,向中央新闻媒体反映。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发展经济,法字当头”为题予以曝光。最后,县委、县政府撤销了强行集资的规定。
(1)“被集资”的工薪人员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行使监督权?
(2)他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这一权利?
材料一:2015年6月。环保部发布《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达标城市不足10%,在4896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较差级的监测点占45.4%,我国现有土壤侵蚀总面积占普查范围总面积的31.12%。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环保科技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持续推进环保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支撑能力,提高我国环保整体水平。
材料三:2013年的冬天,从东北到京津冀鲁,再到长三角等地,都遭到雾霾的侵袭。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平均雾霾天气为52年来之最。雾霾的产生,虽然有天气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原因。雾霾的肆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
(1)为落实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你有什么好建议?
(2)面对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要共同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做?
材料一: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教育投入、科技国际竞争力排名情况表
国家 |
美国 |
法国 |
英国 |
德国 |
中国 |
人均公共教育投入(美元) |
2684 |
2161 |
2100 |
1422 |
42 |
科技国际竞争力排名(位次) |
1 |
4 |
14 |
3 |
20 |
材料二:“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与各行业跨界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并创造新产品。现代科技的标志之一——互联网,就像点石成金的魔杖,不管“加”上什么,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
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余额宝;
互联网+传统交通=嘀嘀打车、快的打车;
……
材料三: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向我们传递出什么信息?
(2)通过“互联网+”带来的神奇变化得出我们所学哪些结论?(至少三点)
(3)材料三中屠呦呦的事迹,对我们青少年立志成为创新型人才提出了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