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生命你能够否自然发生的 问题,19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巴斯德进行了 著名的 鹅颈烧瓶试验 :
⑴ 鹅颈烧瓶放入培养液后要进行灭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第一步实验的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第二步的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的变量是(   )
A、瓶的大小B、细菌的有C、无肉汤的多少
(5)巴斯德的鹅颈烧瓶试验是否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结论?( ) 
A、是 B、不是
(6)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方法( )
A、巴氏消毒法B 、腌制法 C、脱水法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清扫学校的仓库时,发现墙角潮湿的拖布和扫帚下面有许多鼠妇,当他们拿起拖布和扫帚时,鼠妇迅速爬走。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给鼠妇提供 和 两种环境,以便对照。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设计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5)做完实验后,你是怎样处理这些鼠妇的?
下图A、B、C、D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检验唾液淀粉酶作用的系列试验装置。请仔细分析后回答: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
 (2)图B的2号试管内加入2ML唾液的话,1号试管内应该加入的是_______,1号试管在实验中起到___________作用。
 (3)图中D表示向1、2号试管都加入______________,如果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完全分解的话,1、2号试管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某小组用消毒过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请据表分析:
| 瓶号 | 
   甲 | 
   乙 | 
   丙 | 
  
| 加入物质 | 
   50毫升灭菌牛奶 | 
   50毫升灭菌牛奶 | 
   50毫升灭菌牛奶 | 
  
| 瓶口处理 | 
   不作处理 | 
   不作处理 | 
   用消毒棉球塞住 | 
  
| 温度 | 
   25OC | 
   5 OC | 
   25 OC | 
  
(1)本实验中包含 组对照实验。甲组与丙组的变量是  。
  (2)一段时间后,最先腐败的牛奶应该是 瓶,可见牛奶的腐败是由于空气中的 引起的,其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该组实验之所以最先腐败,是为其提供了 。
  (3)请就家里的牛奶保鲜提一条合理建议: 。
某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活动:选取三只一天未进食的小白鼠(A、B、C)分别走同一个迷宫(如下图),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测得如右下表的数据。请分析:
| 小白鼠 | 
   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 | 
  ||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 A | 
   5分55秒 | 
   4分34秒 | 
   2分9秒 | 
  
| B | 
   4分27秒 | 
   3分13秒 | 
   1分40秒 | 
  
| C | 
   7分51秒 | 
   5分34秒 | 
   2分25秒 | 
  

  (1)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 行为。
  (2)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 (选填“相同”或“不同”),说明此类行为的获得是建立在 因素的基础上的。
  (3)根据下图曲线,发现三只小白鼠获取食物的三次时间有共同规律,即 ,可见此类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得到 (选填“强化”或“弱化”)。
  (4)根据本实验,你认为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可能是: ?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内容: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
  做出假设: 。
  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干燥的土壤,纸盒一个,
  玻璃板一块。
  (2)、实验装置:以长方形纸盒中线为界,一侧铺一层湿润的土壤,另一侧铺上干燥的土壤,盒上盖上玻璃板,置于暗处,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和 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相等的鼠妇,静置2分钟。
  (2)、每分钟统计一次湿润处和干燥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验记录: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 环境 | 
   2min | 
   3min | 
   4min | 
   5min | 
   6min | 
   7min | 
   8min | 
   9min | 
   10min | 
   11min | 
  
| 干燥 | 
   3 | 
   2 | 
   2 | 
   2 | 
   2 | 
   3 | 
   2 | 
   2 | 
   1 | 
   2 | 
  
| 湿润 | 
   17 | 
   18 | 
   18 | 
   18 | 
   18 | 
   17 | 
   18 | 
   18 | 
   19 | 
   18 | 
  
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在实验中,用2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