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已成为当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趋势和潮流。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萄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
——摘编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成为一个整体,世界经济和贸易飞速发展……谁也不能忽视这种全球化的潮流,而这种潮流在经济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为了继续获取超额利润,一些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向其他国家倾卸,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的生态危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全球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对世界方面有何影响?
(2)当今建立的哪一国际组织是全球化在“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体现。
(3)有人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你同意吗?请你根据材料二加以概括说明。
(4)针对材料二中环境问题,请你为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自然环境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
三个国家(古称)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
(2)请用与①③国家相关的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
(3)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是什么?写出当时的两个闻名世界的大海港。
(4)材料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关于经济重心形成的标志。史学界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经济重心,其农业生产条件、运输设施以及提供的谷物,应比其他地区优越得多,哪一个集团占领了它,就有可能征服和统一全国。另一种意见认为,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应着眼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1)你认为教材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采用的是哪种意见?
(2)请从课文中概括相关的事例加以说明所持观点。各举一例史实填在下列横线上。(注意:大段照抄原文者不能得分)。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
③宋代南方的商业繁荣: ④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
材料二:
图A图B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1)根据材料一,说说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上述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3)从材料三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分)
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称)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 |
B.余杭指今 (3)运河四段的名称: |
C. |
D. |
E.
F.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条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修建的?如何评价这条运河?(3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经济篇
(1)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对农业工具进行了哪些创新?(举两例)
探究二 制度篇
(2)隋唐时期在选拔人才进行了创新,采用什么制度?
探究三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3)说出我国唐朝的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
探究四工程篇
(4)下图是隋朝大运河。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江都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
探究五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