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
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扶军安民”而名。从名称寓意来看,“行省”应是
A.地方的自制机构 | B.中央的派出机构 | C.皇帝的顾问机构 | D.中央的监察机构 |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A.确立王位世袭制 | B.创立郡县制 |
C.确立三省六部制 | D.开创科举制 |
据《史记·殷本记》载:“自中丁(商王名)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①商朝时已经出现了宗法制度②商朝时分封制度已经形成
③宗法制度对统治稳定影响巨大④商朝“乱世”局面与分封制直接相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期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