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期,四川有一首歌谣:“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最早出现在 ( )
| A.“大跃进”时期 | B.“文化大革命”时期 |
| C.土地改革时期 | D.“一五”计划时期 |
下列现象,你认为哪一项是可以发生的:()
| A.14世纪,欧洲市场上产品越来越丰富。原产美洲的西红柿、玉米都有了。 |
| B.16世纪,你可以坐火车出行;在海上你可以选择汽船这样的交通工具。 |
| C.1870年,乘船去美国南部,你会发现大量的黑人奴隶在田间劳作。 |
| D.1882年,在日本东京街头,你会发现一些穿西服的日本人。 |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大力发展教育 | B.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
|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D.提倡文明开化 |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不同之处是()
| A.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 B.废除了农奴制度 |
|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D.改变了社会性质 |
某部史书说:“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导致日本这种变化的因素()
①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②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③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④美国大力扶持,刺激经济繁荣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仔细观察下图,我们可以看出南北战争前,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是()
| A.工业品的进出口问题 | B.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
| C.是否开放国内市场问题 | D.是否提高关税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