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没有解决
②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限制了购买力
③资本家受利益驱使,盲目扩大生产
④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图是近现代著名美术编辑苏光的漫画《灾星图》。从图片看出,作品应出现在何时()
A.国民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据史料记载,1927年至1930年,中国年进口日本胶鞋300万双以上,1931年降为170万双,1932年更减至150万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发展经济,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
B.日本侵华,中国民众抵制日货运动高涨 |
C.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提高 |
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急剧缩减 |
英国学者埃德温·J·丁格尔以亲身经历写下《中国革命记》一书,他对辛亥革命的看法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不仅是一个皇帝的逊位,而且是守旧而虚假的中国文明在生机勃勃的西方文明面前的毁灭。”他在此( )
A.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
B.实质认为西方的文明战胜了中国的文明 |
C.指出英国政治体制左右了中国革命进程 |
D.用文明史观客观分析革命的结局和影响 |
下图根据《1898年英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编制。图片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甲午中日战争从根本上冲击了英国侵华利益 |
B.英国对清朝经济贸易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
C.英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所处地位有所下降 |
D.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经济侵略 |
长期从事“明清之际白银流入中国”问题研究的美国学者艾维斯认为,1560到1600年日本白银的年输出平均在 33750 -- 48750公斤之间,大多数最后还是到了中国。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经过菲律宾流入中国的南美洲白银则达到57500一86250公斤。这()
A.反映出明清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
B.表明明清统治者未执行“海禁”政策 |
C.说明“重本抑末”政策有夸大嫌疑 |
D.证明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