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英国学者埃德温·J·丁格尔以亲身经历写下《中国革命记》一书,他对辛亥革命的看法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不仅是一个皇帝的逊位,而且是守旧而虚假的中国文明在生机勃勃的西方文明面前的毁灭。”他在此(     )

A.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B.实质认为西方的文明战胜了中国的文明
C.指出英国政治体制左右了中国革命进程
D.用文明史观客观分析革命的结局和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研究科学技术进而转向研究民主政治学说。下列言论能够反映这一转变的是()

A.“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B.“采西学,制洋器”
C.“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 D.“敢以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尊重孔教)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为达到“巩固共和”的目的,他们掀起了

A.维新变法运动 B.君主立宪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孟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