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取乙酸乙酯。现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在圆底烧瓶内加入碎瓷片,再加入由2 mL 98%的浓H2SO4和3 mL乙醇组成的混合液,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内加入2 mL 冰醋酸,烧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中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 ;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 ;
(3)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 ;
分离出D中的乙酸乙酯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 。
乙二酸(HOOC-COOH)俗名草酸,易溶于水,属于二元中强酸,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草酸晶体的组成可用H2C2O4·xH2O表示,为了测定x值,进行如下实验:称取Wg草酸晶体,配成100.00mL水溶液,量取25.00mL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a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
(1)将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完成并配平,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写在答题卡上。KMnO4 + H2C2O4+ ()---K2SO4 + CO2↑+ MnSO4 + ()
(2)整个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有(填序号)。
a.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b.酸式滴定管 c.烧瓶
d.100mL容量瓶 e.烧杯 f.漏斗 g.锥形瓶
h.玻璃棒 i.药匙
(3)实验中,标准KMnO4溶液应盛装在____式滴定管中。滴定终点时溶液的
颜色变化为。
(4)在滴定过程中若用去amol·L-1的KMnO4溶液VmL,则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由此可计算x的值是___________。
(用含W、a、V的代数式表示)
(5)该小组同学将0.02mol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mL0.2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某小组取一定质量的FeSO4固体,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
① |
通入一段时间N2,加热 |
A中固体变为红棕色,B中有白色沉淀,D试管中有无色液体 |
② |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靠近装置D的导管口 |
木条复燃 |
③ |
充分反应,停止加热,冷却后,取A中固体,加盐酸 |
固体溶解,溶液呈黄色 |
④ |
将③所得溶液滴入D试管中 |
溶液变为浅绿色 |
已知:SO2熔点–72℃,沸点–10℃;SO3熔点16.8℃,沸点44.8℃。
(1)实验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分解过程除产生使木条复燃的气体外,仅由A中固体颜色变化推测,还一定有______气体,依据是_______。
(3)实验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4)某同学依据B中的现象,认为FeSO4分解一定有SO3生成。你认为是否正确,原因是(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
已知用P2O5作催化剂,加热乙醇可制备乙烯,反应温度为80℃~210℃。某研究性小组设计了如下的装置制备并检验产生的乙烯气体(夹持和加热仪器略去)。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上述制备乙烯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P2O5是一种酸性干燥剂,吸水放大量热,在实验过程中P2O5与乙醇能发生作用,因反应用量的不同,会生成不同的磷酸酯,它们均为易溶于水的物质,沸点较低。写出乙醇和磷酸反应生成磷酸二乙酯的化学方程式(磷酸用结构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认为用上述装置验证产生了乙烯不够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查文献得知:40%的乙烯利(分子式为C2H6ClO3P)溶液和NaOH固体混和可快速产生水果催熟用的乙烯,请在上述虚线框内画出用乙烯利溶液和NaOH固体制取乙烯的装置简图(夹持仪器略)。
用含少量铁的氧化铜制取氯化铜晶体(CuCl2·xH2O)。有如下操作:
已知:在pH为4~5时,Fe3+几乎完全水解而沉淀,而此时Cu2+却几乎不水解。
(1)氧化剂A可选用_______(填编号,下同)
① Cl2 ② KMnO4 ③ HNO3 ④ H2O2
(2)要得到较纯的产品,试剂B可选用_______
① NaOH ② FeO ③ CuO ④Cu2(OH)2CO3
(3)试剂B的作用是______
① 提高溶液的pH ② 降低溶液的pH ③ 使Fe3+完全沉淀 ④ 使Cu2+完全沉淀
(4)从滤液经过结晶得到氯化铜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按实验先后顺序选填编号)
① 过滤 ② 蒸发浓缩 ③ 蒸发至干 ④ 冷却
(5)为了测定制得的氯化铜晶体(CuCl2·xH2O)中x值,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称取m g晶体灼烧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冷却、称量所得无水CuCl2的质量为n g。
方案二:称取m g晶体、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沉淀洗涤后用小火加热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冷却、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为n g。
试评价上述两种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方案是______,据此计算得x = ___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8分)现有四瓶丢失标签的NaOH、Na2CO3、AlCl3、NH4HSO4溶液,为鉴别四瓶溶液,将四瓶溶液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B逐滴加入A中先产生白色沉淀X,继续加入B沉淀消失得无色溶液W;B与C中混合加热得无色气体Y,将Y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蓝;C和D以2:1混合得无色无味的气体Z,将Z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根据实验现象请回答:
(1)Y、Z的化学式分别为:Y;Z
X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D溶液pH(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B、C、D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
(4)请写出C与过量B反应(加热)的离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