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让其中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B.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不含32P的噬菌体占98% |
|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 D.该实验的实验现象为沉淀物放射性高 |
谚语“一山不容二虎”,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应是( )
| A.虎的个体太大,生活的空间也大 |
| B.虎的性情孤僻,不喜欢群居 |
| C.虎的性情凶残,把幼虎吃掉了 |
| D.虎是营养级很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 |
下列有关信息传递过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小肠黏膜 促胰液素 胰岛 |
B.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 胚芽鞘尖端下部 |
C.雌蛾 性外激素 雄蛾 |
D.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小体 神经递质 肌肉或腺体 |
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为10-10mol·L-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C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所以根不再生长 |
| B.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根细胞的生长,C点则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
| C.a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
| 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上图的生长状况,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下图走势不相符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
| B.T细胞浓度——HIV浓度 |
|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
|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
图中①为感受器,⑤为效应器,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是由①③⑤构成的 |
| B.在a点给予刺激只有d点产生兴奋 |
| C.在b点给予刺激d点可以产生兴奋 |
| 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而不能传到胞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