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起官宪使陟:提拔,升迁
B.孺允公所居堂葺:修补房屋
C.之楣间揭:张贴、悬挂
D.而诸孙皆秀发秀发:秀丽的头发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公指后隙地谓允日孰能讥之乎
B.不及归而没金陵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C.公所命名余船次俱进
D.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
B.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是一个正直的文化人,他由于大胆向皇上进言,因此触怒皇上而遭贬。
C.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
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表现玉岩公其人的人格,使本来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2)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己。
(3)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马伶传
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①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②。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③,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④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注释】
①梨园部:戏班。
②)《鸣凤》:指明传奇《鸣凤记》,演夏言、杨继盛诸人与权相严嵩斗争故事。椒山先生:即杨继盛,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弹劾严嵩被害。
③两相国论河套:指《鸣凤记》第六出《两相争朝》,情节是宰相夏言和严嵩争论收复河套事。夏言诸人主张收复,严嵩反对,所以发生廷争。
④昆山,古人习惯以籍贯指代人,这里即指顾秉谦。下句“分宜”,即指严嵩,严嵩为分宜(今江西分宜县)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迨:等到
B.坐客乃西顾而叹:叹惜
C.去后三年而马伶归且:将要
D.其夜,华林部马伶曰过:拜访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表现李伶技艺高超的一项是()
①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②引商刻羽,抗坠疾徐 ③坐客乃西顾而叹
④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⑤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⑥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堂会两边的场子演出中,马伶与李伶分别都扮演宰相严嵩角色,这是他们的第一次技艺较量,最后马伶大败,遁匿他乡。
B.归来的马伶再次与李伶较量,同样是扮演相国严嵩,而他的登场演出,确实令李伶震惊万分,匍匐在地,自称弟子。
C.马伶去京城相国严嵩门下当仆人,籍此观察相国的言行举止,从而把握人物的特点,这可说是让严嵩本人来教演严嵩的人了。
D.马伶与李伶较量技艺先败后胜,其成功得益于他能意志坚定地在生活中从师学习,吃苦耐劳,潜心钻研艺术,技艺精益求精。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②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
③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论语•颜渊》
孔子认为读书人怎样才能通达?(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文言文部分,完成小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 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成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喜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更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欲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悦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抉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九)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府舍屏障坏:拆除
B.乃赍酒挟琴焉造:访问
C.口不臧否人物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善恶
D.直言矣,举声一号穷:贫困

下列四组句子全都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
①籍由是不与世事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③籍沉醉忘作④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⑤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⑥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去世的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病得差点丢了命。
B.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但醉里却能清醒,即使是写作也不会出差错,甚至写出来的文章让世人叹服。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给以白眼,也因此被他们所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任何时候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宋书·羊欣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少靖默,无于人竞:争斗
B.称病自免,居里巷屏:隐退
C.弟徽被于高祖遇:碰见
D.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往、到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献之书裙数幅而去夜缒而出
B.不以高卑见色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殿中礼乐所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转在义兴,非其好也吾其还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欣在十二岁时就得到王献之的赏识,王献之在羊欣睡觉的时候,在羊欣的新绢裙上写了几幅字,羊欣的书法也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
B.会稽王世子元显经常让羊欣给他写字,羊欣奉命行事,因而被封为军府舍人,但羊欣却能泰然对之。
C.羊欣多次被征召为官,但他却无意于仕途,或辞不就命,或称病自免,即便在任,也常以山水为娱。
D.羊欣平常喜欢黄老之学,经常抄写黄老典籍,即使生病也不吃药,但他却精通医术,还撰写了十卷《药方》。

把文言文中的句子和教材课后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文言文断句: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限划6处)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 动 于 中 而 形 于 言 言 之 不 足 故 嗟 叹 之 嗟 叹 之 不 足 故 咏 歌 之 咏 歌 之 不 足 不 知 手 之 舞 之 足 之 蹈 之 也。——(《毛诗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