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是一首 诗(体裁),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其中第三联称 。在音律上,这种诗要求偶数句末一字 。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节奏明快,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表达出一种即使离别却又“落日心犹壮”的豪情。 |
B.第一联对仗工整,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清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 |
C.第二联说离人像蓬草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不拘泥于对仗,落笔如行云流水,别具一格。 |
D.“萧萧班马鸣”一句,借离群之马的鸣声来寄托他和友人的离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道旁稚子
郑獬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①赤立仍苦饥。
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
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
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注】①骭(gàn):胫骨,小腿骨,亦指小腿。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稚子”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主要手法是什么?
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郊行(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
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
如何勤苦尚凶饥?
[注]芦箔:养蚕器具,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蚕可在上面吐丝织茧。请对“柔桑采尽绿阴稀”中的“稀”字作赏析。(4分)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3—14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少年游 早行
(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具体说明。
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望蓟门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首联“客心惊”中的“惊”字如何理解?结合前两联简析。
赏析诗歌尾联在写法上的特色,以及在整首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