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举出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标志。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书报中感悟历史与现实
材料一:

图一图二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回答,图一中《人民日报》所示的是哪次重大会议?请你谈谈图一与图二之间的联系。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邓小平成为《时代杂志》封面人物的理由。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下图是小华设计的“建国以来农村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图中A、D两个阶段我们党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措施。任选其一,谈谈你对它的认识
(2)在B阶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完成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在C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哪些失误?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南方经济有了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使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贞观政要》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这位皇帝在位时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3)材料二反映了这位皇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有效的统治措施?(一项即可,4分)
(4)材料三中的被当时皇帝称为“人镜”的是谁?这位皇帝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一位即可,2分)

看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胡曾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皮日休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所说的“千里长河”、“此河”指的是哪条河?这条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修建的?以哪里为中心
(2)看图填空,请填写在图上空格处。(每空1分,5分)
(3)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对此河的评价有何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