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时尚嗅觉敏锐的年轻人中间,一股“雷锋热”又悄然兴起:雷锋帽、大茶缸、帆布绿背包,这些曾一度被封上“老土”标签的玩意如今又刮出了时尚风,由于供不应求,几家大型电子网购网站甚至打出了“雷锋帽”售罄字样。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
甲同学说:“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奉献,学习雷锋不应单纯着眼于经济利益”。
乙同学说:“现在是市场经济,利用雷锋的影响力获取经济利益无可厚非”。
(1)结合上述材料,选择一个你所支持的观点,并从文化的视角进行论证。
(2)在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之际,某市号召全市中小学生加入志愿队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有人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去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得不偿失。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年,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人所熟悉——“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这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可以说,“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
科学认识“新常态”,更要积极适应“新常态”。
2014年,即便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却不减反增。可是,我们每月的工资似乎还不太够用,开销总在增加。从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向扩大消费的发展战略,鼓励消费,促进民生,但当消费支出更多了的时候,这样一个新常态,你我适应了吗?
李克强总理强调,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政府要给企业松绑,把该做的做起来,把该放的放掉。从给钱、给项目、给政策不好使了到市场主体呼吁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应各归其位,这样一个新常态,你我适应了吗?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阐释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央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却不减反增的原因。
(3)综合经济、政治的相关知识,以“如何适应新常态 ”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
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 300 字以内。

材料一: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亿多人,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超3亿人。有分析认为,到2018年,中国人网购消费在总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到20%。但是,网络不是万能的,很多问题网络并不能解决。例如,网购快递送货上门,可用户不在无法及时收取;有些小东西市场里买不到,上网买还不如运费贵等。
材料二:与电商市场火爆相应的是,电商的乱象也日益严重。假冒伪劣、虚假宣传、虚假促销、虚假评价和不公平条款等问题首当其冲。此外,顾客变得更加敏锐,他们发现网购不一定带来最大的实惠,也渐渐觉得,无论网购还是在实体店消费,购买到价格公道、质量有保障的商品才是符合“初心”的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三条线哪条曲线最有可能正确表示电商发展的轨迹,并探究其原因?

(2)面对电商市场日益火爆的情况,怎样更好地促进电商企业的健康发展?

“用有‘温度’的故事,生动讲述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理念,记录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伟大实践。”这是2014年底,各大主流媒体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栏的经典话语。讲述中国的故事,不是要猎奇,最重要的就是要传播出中国价值观,传播中国正能量。
在各大主流媒体的精彩故事里,主人公有创业成功而转战公益的科技博士,有志愿支教边疆的年轻女学生,有向绿色产业转型的矿老板,有在纽交所敲钟的“快递小哥”,还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挥洒汗水的普通工人,他们的故事无不充满梦想与拼搏的跌宕起伏,无不用朴实而感人的细节诠释着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奋斗与努力。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自己成为中国故事的主人公?
(2)运用恰当的矛盾分析法,说明朴实的细节能“诠释着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奋斗与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喇叭”年代。上世纪60年代,高音大喇叭把雷锋精神送进大街小巷。“电视机”年代。上世纪80年代,电视机把女排精神送进千家万户。
“互联网”年代。当今年代,很多人随身携带4G手机、平板电脑,随时上互联网,随时交流自己或身边的人与事。根据这种情况,眼下有多个主流网站同时推出《好人365》栏目,每天讲述一位中国好人的感人故事,说的都是人们身边的事,赞的都是身边的人,激发了大家的共鸣,得到广大网友的热捧。
材料二:农村生活为主的社会风貌。解放后,国民大力发展农业,解决吃饱穿暖问题。
洗脚上田浪潮下的社会风貌。改革开放后,国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中国走向富裕。
城市生活为主的社会风貌。当下,极少数人就是任性,但是寻常老百姓中,有人清扫公共楼道、有人路边植树,有人主动让座、有人志愿当义工,有人无偿献血、有人积极捐款……,老百姓用热乎乎的心温暖着社会,也使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社会呈现和谐发展,国家走向强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在文化建设上应该采取的合理做法。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知识出发,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什么;并进一步阐述它所揭开的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主体。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增长速度(图8)

注: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48.2%,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出口增长8.7%,出口商品向中高端升级。
材料二:从“衬衫换空客”到“高铁换大米”再到金融和服务输出,我国的对外经济正在升级。当前,我国积极推行高铁、核电、电信出口,与泰国“高铁换大米”,为巴基斯坦建核电站,联想、华为、中兴在海外逐渐侵蚀多个老牌巨头的市场……。日后,中国出口的将是金融和服务,上海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始运行,金融出口已经在试水。
材料三:从“熊猫外交”到“乒乓夕卜交”再到“高铁外交”,我国的外交方式与时俱进。目前,我国领导人在外交活动中大力推销高铁和其它高精尖技术、装备。2014年李克强总理的五次出访,都推销高铁,同时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1400亿美元的大单,涉及能源、基建、金融和民生领域项目。在当今世界舞台上,高铁成为中国的标志。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对外经济的知识,阐述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概括我国采取的外交方式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