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其中虚线a、b分别为一年中不同季节的两个极值湖泊水位,完成问题。图中a、b水位差可能是
A.0.8 m | B.1.2 m |
C.1.4 m | D.1.6 m |
关于湖泊所在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深居内陆,全年干旱少雨 |
B.地势高、气温低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特点 |
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如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回答6~7题。
6.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正确的是()
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99%
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
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mm以下
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
7.占全国荒漠化比例最高的省区,其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植被人为破坏严重 B .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牧业生产方式落后
内蒙古自治区某地土地荒漠化状况如图,图中荒漠化土地的变化状况主要取决于( )
A.地形因素 | B.气候因素 | C.降水状况 | D.人类活动 |
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片“绿洲”,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甘肃最后汇集到这里形成季节性湖泊。50年代,这里许多地方都是江南水乡景象,但到了80年代,到达额济纳河的河水急剧下降,许多河流消失,胡杨林也枯死。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弱水水量最多的季节会出现在()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2)八、九十年代,额济纳河水位急剧下降,许多湖泊消失,对这一恶果产生的原因推测中,最不能成立的是()
A.湖岸盐碱化加剧 B.人口增长快,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C.气候异常,蒸发量增大 D.上游地区不断截留河水
读下表中“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回答8~10题。
省区 |
内蒙古 |
西藏 |
新疆 |
青海 |
四川 |
甘肃 |
云南 |
其它 |
比例% |
20 |
20 |
15 |
9 |
6 |
5 |
4 |
21 |
8.该植被为()
A.沼泽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荒漠 D.草原
9.该植被主要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漠化 C.土地次生盐碱化 D.生物多样性剧减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被分布区属高寒地区,受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B.该植被分布区属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场退化严重
C.该植被分布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气候干旱
D.该植被分布区由于人口稀少,所存在的问题主要由自然因素引起
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完成3~5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至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与遗骸分布区、文献分布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
A.气候更干旱 B.地形更崎岖
C.河网较密集 D.热量更充足
5.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
①草原开垦②过度放牧③大量捕杀④种群退化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